管理论文
强化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1-11-13 20:08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1前言
环保工程建设是对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利用现象的一种回应。环保工程建设的目的是及时处理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在保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环境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境工程的建设对象越来越多。
二是解决了环境工程问题。
2.1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大家都知道,摆脱贫困和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的首要任务,而初期多以以资源为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如依赖矿物资源的初级产品,或依靠廉价劳动力劳力密集劳动等。这样的开发模式对技术要求很低,产品以价格取胜,其附加值和利润不高,增加环保支出会降低产品竞争力,因此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在完成初始积累后,随着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期才有更好的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品。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式,但是,在一定阶段,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要实现这一点,要体现在环境工程管理方面,国家对GDP的增长比较重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较少,环境法规不严格,许多企业配置的环保设施达不到标准,或甚至在正常情况下也很少运转。
2.2环境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与改善环境要求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环境治理的力度越来越大,从2015年1月起,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这一环保法律,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律,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希望,但在上半年处罚的案例中,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在于制度、机制、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一部法律的执行无法完全解决。要想提高环保水平,就必须加强执法,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但缺乏公众广泛参与,则很难大幅提高政府执法效率。环保工程管理涉及到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等各个环节,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重大环境因素评估不够完善、刚性指标过高、软指标过多等。由于项目建设阶段缺乏严格的控制和监督,工程质量存在诸多问题。环保项目要与主体工程同时验收,但不少项目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环境工程仍未提出申请,即便是执行了“三同时”制度,也有意降低生产负荷。项目运行阶段,环境监察人员玩着“猫鼠游戏”,检查时环保设施正常运转,人走台的设备也停止运转。
2.3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环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速度不相称,国民整体素质低下,环保意识淡薄。虽然不少人会抱怨环境差、雾气多,但对自己造成的环境问题视而不见,比如乱扔垃圾、乱排放污水、砍伐森林、捕食野味等等。在现实中,环境问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只知索取却不懂得保护,造成了环境污染的现状,造成宝贵的自然资源丧失,使自然环境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3强化城市环境工程管理对策。
3.1增强公众环境意识,完善环境立法。
目前,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因素极为复杂,各种历史与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公众环境意识低下的现实。强化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环境教育,使人们认识到,人离不开环境,环境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破坏环境同样不能生存,更要让人们明白保护环境要从点点滴滴开始,只有全社会才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推进环境工程管理。增加公众参与,发展环保团体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另一重要途径,公众参与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建立非正式的环境保护组织,能够轻易地获得公众的信任和媒体的支持,扩大群众基础,使政府决策更加透明和公开。
3.2加强环境立法,规范工程管理。
除加强治理污染外,还要发展经济,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其内容包括:合理利用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工业等,这些都应通过立法加以推进。我们走不开发展经济的路,但关键是如何发展,不仅要有政策导向,更要有法律约束。当前,我国法律制度尚不健全,除环保法规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来促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如《清洁生产促进法》,问题是这两部法律之间并没有形成主要明确的联系和相互联系的体系,如节约能源法、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因此,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法律刚性框架作用不足,必然影响环境工程的实施。由于城市环境工程建设、运行、维修等过程,不能严格执行程序,质量无法有效保证,都与法律制度不完善有关,因此,健全法律,规范环境工程管理,是今后一段时期必须加强的工作。
3.3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
环保工程作为一种解决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设施,它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充分的公众参与和监督是防止工程走样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推进信息公开。有人会说,公众参与会影响效率,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不强,意见难以统一,但这取决于信息公开的时机和信息的准确性,许多项目都是在决策后发布信息,公众对决策过程并不了解,利用现有信息网络的便利,已经没有了公开的技术障碍,问题在于项目决策者是否愿意公开。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城市环境工程的作用和建设、经营方式。
3.4加强重大因素评估,切实提高治理效果。
主要环境因素评价应作为环境工程的前置程序,即未经主要环境因素的评估,工程项目不得开工。为构建重大环境因素评价体系,应结合工程目标和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测算,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如一些工程虽然主要的环境因素符合法律,但工程本身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设定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制定可以选择两种方法,一是根据现行环境政策和有关规定进行制定;二是根据实际环境条件和主要环境因素来制定。很明显,后者与环境的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环境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及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制定重大环境因素评价指标时,既要考虑法律、方针政策,又要结合实际情况。
4结束语
在我国实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环境的增长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目前我国人均资源占有和利用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本文主要从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出发,以推动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并对环境体系变革和结构调整提出挑战,从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