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主页 > 期刊论文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英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趋势对我国职业教育有启示
 
1.认真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做出科学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学习西方经验为主的职业教育改革时期后,中国职业教育界越来越意识到,复制西方经验在中国很难取得全面成功,但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势在必行。中国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多样化的方法和更创新的方法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学结合”之路。1991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倡导“产教结合、工学结合”。1996年,“产教结合”正式写入《职业教育法》:“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工人。”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中国职业教育应具有“中国特色”,“工学结合”也正式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有关。《决定》强调,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指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培养大量中高级技能人才,提高工人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同时也要看到,目前的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构不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办学条件薄弱,制度机制不畅。中国是否有可能引入现代学徒制?如果引入,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应该从职前教育或职后培训开始。我们的现代学徒制应该坚持西方现代学徒制的企业标准特征,还是走现代学徒制的道路?要分析现状,科学选择。
 
2.职业教育结构规模要合理,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
 
2014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总体招生规模一般相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整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到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达到2350万人,大专职业教育学生达到1480万人,本科职业教育学生达到一定规模。员工继续教育3.5亿人。一方面,现代学徒制度的本土化需要时间和经验,在职前教育的风险高于在职员工培训;另一方面,员工培训已成为常态,部分企业仍面临一些问题,现代学徒制度可以为其提供更好的选择。
 
   3.借鉴现代学徒制,深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改革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法律规范不完善、校企合作水平低、资金机制不当、企业参与热情低、教育质量不保证等。根据英国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重点是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2014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保障基础、促进公平的作用,努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规范化管理、监督指导。企业要充分发挥“办学重要主体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或税收优惠的方式给予支持。旧观念往往是办教育是学校的事,决定明确,办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企业办学不应狭义地理解为投资学校,还应包括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如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接受学生实习、派技术人员讲授培训课程等。过去的改革探索证明,校企合作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出口的针对性问题,满足企业的实际就业需求。该决定还强调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规模以上企业应当有机构或者人员实施职工教育培训,与职业院校对接,设立学生实习和教师实习岗位。企业开展职业教育的情况应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4.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提高合格人才素质
 
2014年5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提高“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方法,如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和技能型拔尖人才免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多种机会;逐步扩大高职院校招收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比例,建立学分积累和转化制度,促进学习成果的相互认可和衔接。建立灵活的学习体系,有利于全体职工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高校分类制度,即通过招生、评价、投资等机制,引导一批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推动许多本科学校的转型,这些学校可以是历史悠久的,也可以是新学校,但前提是实现分类管理,形成定位清晰、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水平结构。未来,一批普通本科学校将通过试点推广、示范引领等方式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型高校。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培训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促进校企一体化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与专业标准联动发展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