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主页 > 期刊论文

榜样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榜样教育法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然而,随着社会转型期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影响和当代大学生个性的突出,榜样教育的效果呈现出弱化的趋势。重新审视模范教育的内涵,深入分析其弱化原因,提出强化对策,有助于实现模范教育的当代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榜样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
 
榜样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体现社会时期倡导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激励或感染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人和事。可以说,榜样是某一社会历史时期价值精神的最高标准。榜样教育法是通过这些有积极影响的人和事进行示范,引导人们发自内心地模仿,努力形成与榜样一致的道德情操的过程,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境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榜样教育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它将一些抽象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具体的个性化形象。与其他思想教育方法相比,它更具感染力,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能从人们的内心深处激发公众的情感认同和共鸣。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榜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分析和判断能力,促进其个人道德人格的优化,帮助其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模范教育效果弱化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大学生个人社会化程度的加快和深化,大学生模范教育的效果逐渐减弱。客观合理地分析大学生模范教育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扭转这种局面的前提。
 
1、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取向多样化减少了榜样的权威性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理论观念、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也是大学生模范教育效应减弱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组成和利益模式日益复杂,社会生活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已经从过去的一维转变为多维,价值观的方向也逐渐多样化。人们对榜样的态度不再是积极的效仿和跟随,而是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做出相应的判断。榜样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如以前。“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导致了价值真空、信仰真空和理想真空。”人们在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经历精神失落的痛苦。在个人利益普遍觉醒的今天,人们很容易放弃对高尚理想的追求,热衷于追求现实的幸福。心理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商品消费文化的日益普及,各行各业的明星偶像纷纷来袭,很容易让大学生远离崇高和伟大。
 
2、榜样选树机制的不完善削弱了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在当前的高校模范教育实践中,传统的德育理念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模范教育仍然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灌输和建立。这种模式要求教育者根据教育者的意愿,与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选择和自由发展的需要发生冲突。目前流行的突击模式教育方法限制了模式教育的长期效果。实施的“完美”模式也存在脱离现实人性的缺陷,使大学生产生怀疑和抵制。此外,缺乏社会正义和模范权益保护机制的不完善是大学生模范教育效果减弱的深层原因。如果在模仿榜样的过程中遇到道德绑架或损害自身利益等问题,那么人们就会产生做好事是痛苦的错觉,这必然会使人们远离模仿榜样。
 
3、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增加了榜样教育的难度
 
大学期间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对一个人的生活道德品质产生重要影响。在此期间,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成熟,有强烈的积极愿望。但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也具有没有深刻的负面暗示,容易受到同龄人压力的影响,个人情感体验水平有限,具有叛逆心理的特点。这些特征增加了树立榜样和效仿的难度。因此,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学习榜样的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