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主页 > 期刊论文

通识教育的真谛

通识教育的真谛
 
(1)通识教育的概念和目的。一种现代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教育理念,以及由此实施的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是指大学生应接受的相关共同内容的教育。一般分为若干学科,提供广泛的教育,不同于特殊教育。1829年 2000年,帕卡德发布了一篇文章,为大学课程中的基础课程部分(包括古典汉语、文学和科学课程)辩护,认为作为课程学习的前提,学生必须学习这些基础课程,以获得应有的共同培训,并称这部分教育为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本身起源于19世纪。当时很多欧美学者觉得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专业,知识严重分离。因此,创造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了解不同的学科,从而整合不同的知识。最终目的是培养完整完整的人。自20世纪以来,通识教育已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课。
 
(2)通识教育的核心。从通识教育的定义和目的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打破专业的局限性,建立专业之间的联系,使学习者能够掌握更全面的知识。把“通识教育”理解为全面发展、全才教育,区别于课外教育,是当今最常见的理解。这种理解本身没有错。从全面发展的意义上理解的通识教育,就是把通识当成全面的知识。但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把尽可能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会派上实际用场。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虽然开设了许多通识教育课程,但这些知识很难整合到一个有机相关的知识系统中。因为这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他们接受的知识是“分开的”、零散的。而学生不知道如何“组合”他们,不能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框架,自然那些知识是松散的,然后显得没有用。今年“全面发展”的口号越来越响,但实际上很难完成“全面”的学习任务。因为我们都知道教育主要是为了全面的基础教育,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归根结底就是应用。但是领域那么多,知识那么多,怎样才能灵活运用呢?这需要一种能力来充分理解和联系不同的学科和领域,“通识应该能够在深刻的层面上揭示不同学科和领域之间的意义联系”,即通识教育应该教学生在不同领域之间建立“桥梁”的能力。知道如何在不同的行业领域“架桥”,那么学习专业以外的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这就是所谓的知识学活,并活学活用,全面发展。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应该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