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主页 > 期刊论文

我国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我国高校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对策建议
 
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不是一个单一的数量指标,而是一个指标集;不是发展几所样本的大学,而是系统地思考和整体改进。高等教育全球化不仅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还要考虑发展目标和各级目标,包括各类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均衡发展目标,实现高等教育力量,满足公民社会的教育需求,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一是更新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大环境下,高校要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主体和多层次、多元化办学。一是要集中人力、物力、资金,通过实施协同创新、本科教学工程等特点,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应对人才流动全球化的挑战。二是充分调动全社会民间力量,做好各级高等教育工作,形成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三是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相关市场准入的限制性条款,有效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利用外资或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总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应对高等教育全球化的挑战,一方面要积极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积极参与全球知识竞争和价值建设,扭转西方话语霸权,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高校,继续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
 
二是注重提高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被许多国家的高校视为提高教育质量、树立社会声誉或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一方面,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不仅要继续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重点学科建设创新,建设一批世界知名、特色、高水平的高等院校,支持地方或行业背景的重点学科,引导其他高校改进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实施绩效评价,动态管理,在各级、各领域发挥特色;另一方面,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全面发展观、人才成功观、多元化人才观、终身学习观、系统培训观,创新人才培训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系统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交流、多样化的人才培训体系;此外,促进教育质量评价监控、全球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需要一系列质量保证标准。ISO系列标准是国际认证审查机构普遍认可和选择的质量保证体系。ISO系列标准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规定具体,可操作性强,通用性强。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广泛应用ISO9000系列标准也是一项有效的探索。
 
三是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高等教育全球化不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流动和交流,也是联合创办大学或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对于世界各地的高校来说,它更有可能是一种全新的竞争方式,是变革的动力,是对竞争力和创造力的有价值的考验。根据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西方大学名单,积极建设符合世界标准的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致力于提高高等教育文化话语权,积极参与标准建设,共同塑造未来全球化,针对中西话语融合、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方向。[7]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全球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面对高等教育全球化,中国高校要结合现代大学的使命,以辨证科学的态度与国内外沟通,维护民族独立性和文化独特性。孔子学院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具体体现。我国高等教育将走出全球化道路,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