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为什么淮海戏具有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

时间:2021-12-18 14:49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在苏北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地流行的地方性戏剧,它源自说唱艺术,成型于抗战时期,在解放初期形成,因为它是一个年轻的剧种,因而具有鲜活的生命活力,更因其来自民间,散发着田野的气息与芳香。
淮海戏具有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在淮海还是说唱艺术的早期,人们听淮海戏,为其魅力所陶醉,一听到弦子一响,便会充街盈巷;随着艺人的流动,人们就会对淮海戏感兴趣,于是,随着艺人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淮海戏的魅力。这个名字来自当地人,也是人们对它的高度认可和高度赞扬。
为什么淮海戏具有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是民间性质。因为它来自民间,唱、说、唱、说等民间生活语言生动活泼,诙谐诙谐,听众一开始就没有障碍,而他们的日常用语,自然倍感亲切;在故事安排上,更是以民间故事为主,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农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与悲喜,观众觉得这出戏是他们自己,是在演公案和演义戏,在此之后,通过淮海戏演员的演绎,塑造出了当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如梁山伯、祝英台等,在淮海戏中扮演,观众席上会感觉到像她们村中可爱而又可爱的女孩。从表演艺术来看,淮海早期并不像京剧那样繁复的程式,而是生活肢体语言,即已十分成熟的今天,淮海戏表演艺术仍保有其单纯的艺术特征。活灵活现的「程式」演出,使剧中角色不再生硬,观众对这种表演艺术的感觉就酣畅淋漓,感到过瘾。就服装造型而言,淮海戏有别于京剧和其他戏曲的程式服装,因其以民间生活为题材,故以短装为主。这类短装,不仅体现了角色的身份,贴近生活的真谛,还解除了演员在表演中的束缚,使表演更洒脱,更具舞蹈性。舞台表演生动自如,台下看的如痴如醉。
淮海戏艺术可塑性极强,因其成熟于抗战、解放初期,在当时编演了一大批现代戏,与抗战、时事相适应,现代戏是淮海戏的传统,现代戏也保留着淮海戏的艺术特色,观众同样喜欢。淮海戏自新时期以来,创作了一大批现代戏,艺术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在全国、省、市获得了许多荣誉,成为江苏省有影响的地方剧种,也是苏北最有影响的地方剧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戏剧的观赏性也不断变化,由此产生了团体表演、实物包装、淮海戏等一系列活动。如今的新编剧,重形式,重奢华。多年来,虽然形式新奇,舞台现代化,但观众却越来越少。诚然,戏曲不景气是不争的事实,但只要是表演淮海戏的“骨子戏”,观众们仍爱看。这主要是因为淮海戏的艺术变化多端。听众听得最清楚了,这就是淮海戏嘛!
在全国范围内,王婆骂鸡的形式多种多样,剧种、曲艺都有,也是一种保留下来的淮海戏。时至今日,只要演出一场,观众依然爱不释手,每一场演出,观众的欢笑与掌声都会充满剧场。“王婆骂鸡”的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不高贵,表演起来也不难,为何至今仍能得到观众的喜爱?从自己的经历来看,我觉得这出戏之所以能长久不衰,在于其故事中的民间性,艺术上的本土性。“王婆骂鸡”说,那个寡妇王婆以养鸡为生,鸡丢了,找不到,猜想定是被人偷走了,就用农村惯用的方法骂街,以泄心中不爽。当然,骂街并不具有戏剧性和思想性,但演员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分析,再经过艺术加工,才具有艺术性。因为王婆是个寡妇,她的生活比一般人要艰难得多,养鸡、养鸡、养鸡是生活的源泉,鸡是生存的物质保证,鸡失去了生命,它的生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这只鸡在它心中占有不同的分量,所以它才骂鸡(骂街)。因为王婆是一个寡妇,她在生活中要像刺猬一样保护自己,在长期的生活压力下,其性格变得内向和不统一,表面上很“强大”,这是一种可以骂出口的遮羞布,但是,善良和无助是其精髓所在。
经过对人物的分析,命运的把握,再加上艺术的表现与夸张,一位诙谐而命运的寡妇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这类戏,一是符合中国戏曲审美习惯,二是具有鲜明人物个性特点,三是风趣幽默,更多是民间特色。尽管戏曲如今已被尊为高雅艺术,但戏曲始终是“俗”文化,戏剧总是演给普通人看的,“阳春白雪”固然高雅,“下里巴人”才是真正的戏曲艺术。剧作源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如果戏曲偏离“民间”这个基本属性,会与观众渐行渐远,地方戏曲若失去本土特色,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丰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