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
公民的法律意识如何培养?
时间:2022-01-22 19:41 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点击次数:
公民的法律意识如何培养?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思想,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并提出了我国建设法治社会应高度重视公民民主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这是一种传统手段:
一、建立、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法治基础。
在法制建设方面,从国家层面上完善法制,除了丰富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律体系外,最主要的是法律的实施,而法律实施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守法观念的提升。一个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应该做到:
1.有法理。
它是指政府机构、职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任、任命;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有法可依。健全公、私法律制度。法虽不能完全涵盖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但可以通过道德和其他非正是手段的补充,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
2.有法。
立法会制定宪法,并在宪法授权范围内制定法律,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职权,每个机关都有自己的权力,监督制度健全,使权力行使合法,司法公正。我们党要依法执政,自我完善,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努力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依法治国的轨道。
3.完善公民权和义务。
明确公民的权利义务和政治自由,必须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使书面权利真正成为现实。
4.司法系统改革。
实现从硬司法到灵活司法的全面转变,减少死刑的适用,尊重人权。通过实行制度反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使司法公正真正实现。
(二)健全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做到:
1.坚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这一点,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2.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各种生产要素,要坚持效率与公平,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国情决定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让一部分人通过努力工作,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努力,努力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
1.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要尊重人权,要让人民有广泛的真正的权利和自由,要完善民主集中制,集中民主,集中民主。
2.坚持国家区域自治。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友爱。面对外敌入侵,能够团结友爱,一致对外,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3.坚持一国两制。
实行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方针,使港澳人民得到了充分的自由。
4.加强基层民主自治。
健全基层选举制度,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居委会和其他组织的作用。
(四)加强法制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1.开展公民维权宣传。
使人们认识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才能理解法律,从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他们的权利。
2.加强司法工作者的法律意识。
要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真正明白,公权力存在的正当性,主要是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幸福等基本权利,公权源于权利和服务。
同时,要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注意法制教育。高校的法律教育,可以使潜在遵纪守法者得到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法律工作者。高校学生是进入社会的生力军,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一样,作为现代大学生,其可塑性较强,同时大学生人数众多,在开展专业化教育后,能够形成一种强大的宣传和实践力量。在法治改革过程中,社会需要新的血液,也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大学生以法律思想武装头脑,就是当务之急。增强公民法律意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通过树牢法治观念,树立权利义务观念,形成法律信仰,营造全民法治氛围,激发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激发公民对法律的信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