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问题
时间:2022-01-01 18:08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在这方面,我想提出一些遏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尽管在构想中考虑到了以上多种因素,但尚需进一步进行科学论证,有些措施还需要其它更加完善的配套措施加以落实,不存在任何疑点,如今,仅靠紧缩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制定部门应在平衡这两个方面寻找一个组合拳,并合理地进行政策导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1.在不同情况下实行结构转型产业政策,而不是目前对所有企业实行一刀切的行政管制,而是采用企业自愿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来控制节能减排目标。从不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条件出发,可以先让国有大型企业和国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探索碳排放权合理交易模式。在政府支持下,私营企业在政府支持和成熟的成功经验指导下,逐步完成碳排放任务。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要弄明白:只有实体经济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市场活力才能真正改善,所以,到那时,无论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问题,还是美国的通货紧缩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进一步扩大供给渠道,及时使用战略储备,提高对市场的供给,遏制金融资本绑架资源商品的投机。同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市场供给和价格控制缓解通货膨胀预期。针对近期由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动荡造成的商品和农产品价格飙升,因此,应要求国际监管机构和有关国家监管机构及时进行调查,并动用必要的国家储备物资,遏制国际通货膨胀的输入,对发现国内的投机行为实行严厉的制裁。
3.要通过大力的政策支持和税收制度的引导,鼓励民营资本进入企业创新的融资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不计风险、有创新成果的企业,或者对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要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其优点是: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和规模经济,降低新产品成本,并取代处于垄断或投机状态的高价商品,从而“取代”垄断或投机。
4.上游资源类垄断企业要对价格形成机制作出规定,并接受代表大众利益的“第三方”客观监督。市场价格波动的趋势原则是要反映的,但是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事先制定的价格“平滑”原则(双向而非单方面调整),或者采取事后有针对性的损失“补贴”措施(特别是国家支持的产业和对民生举足轻重的产业)来减轻。与此同时资源类产品的进出口也要设置“差价”开关。内部和外部价差低于某一临界值,就必须限制其出口并保证国内供应,以免因放任资源类产品逐利行为而影响国内民生问题。我们在设定这个临界值时,当然还是要强调汇率,调整后的相对价格水平。
5.对于与民生有关的资源类产业,在条件成熟时,一方应在整个产业链中各环节加强自由竞争,同时,还应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为参与此行业的所有企业提供“安全保险”,当供应冲击导致企业破产时,经第三方专业机构确认后,可动用一笔保险费来渡过难关,通过控制逐利的主动退出行为,确保市场的稳定供应。
在本文的结尾部分,我想特别指出:政府要重视金融系统在民众财富管理方面的作用,它有时比提高工资、促进民富更有效。由于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低收入是中国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新增收入的使用方式必然反映储蓄偏好高于消费偏好,因此,增加工资并不一定会带来明显的消费增长(也就是说,资金不一定会流入实体经济部门),但金融财富的积累将自然而然地进入更多的过程,从而导致银行存款规模的扩大,使金融市场的资金规模扩大。如果中国的金融系统没有变得“成熟”,而现在,决策部门就会允许随之而来的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泡沫问题,那么,这是中国人不断积累的消费能力,即使到了明天,也会消失,这样就不能产生我们期望的“内需”来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