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构建“支架”

时间:2021-12-29 16:4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习作教学常常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畏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要树立主题意识和引导意识,从而为学生找出“一池活水”,为学生找出“一池活水”,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树立主题意识和引导意识,为学生找出“一池活水”。
一、从教科书中发掘活生生的习作材料。
不能单纯依靠编者在教材中设计的题目来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叶圣陶先生对我们说“教材只不过是例证”,老师要善于从例证中得到启发,联系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挖掘和设计习作练习。教育领域资深特级教师丁有宽是一位在“读写结合”方面颇有造诣的专家,他曾强烈呼吁教师要把读写结合的理念融入语文教学,以促进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着用这一理念来指导自己的习作教学。比方说,学习了“船长”一文之后,我教学生以克莱芒的口吻给哈尔威船长写信。写书信时,给学生们的印象是:“10年后,克莱芒长成一位年轻的二副,每次经过船长遇险的那片海域,总有一天克莱芒从船上驶过,心中总有一段往事,他会默默地对哈尔威说些什么呢?你能不能把笔拿起来,替克莱芒写封信给船长!”就像学习了《小草和大树》后,我为学生们创造了这样一种情景:“多少年后,骚塞又遇见了夏洛蒂?当勃朗特的时候,会有什么景象呢?一段怎样的对话?」透过情境的设定,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表达愿望。
上面两个例子表明,读写和读写是紧密相连的,单从内容来看,读本教材中包含了生动的习作材料。所以,教师要凭自己的一双慧眼,用心挖掘和设计习作练习。透过多次高质量的练习活动,促使学生对教材的阅读感悟不断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二,从大自然中发掘生机勃勃的材料。
自然在给人以美轮美奂的表现自己的美,日月星辰,风雷电闪,花鸟鱼虫,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可以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和写作材料。自然是一本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的教材,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性,锻炼学生善于发现的慧眼,是语文教师的天职。在学生对周遭的事物不再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时,他们有一定的观察意识,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教师应把视野放得更宽一些,在立足课本、讲授教材的基础上,把目光转到课外,转向美丽的大自然。
华南师范大学学科教育专业博士周子房教授指出,在作文指导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构建“支架”,即实施“支架式习作教学”。其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程序支架、概念支架、策略支架和元认知支架等。其中,帮助学生构思、整理写作思路也是一项重要的“程序支架”。例如,在我们邳州境内,有两种树享有“活化石”的美称,一棵水杉,一棵银杏。银杏树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也应当成为学生写作的主题。通过引导学生对家乡水杉树进行观察、描述,并对其所见所感的语序和语序进行提示:“细雨菲菲的春天到了,水杉树的叶子也发芽了。”“烈日炎炎的夏天到了,水杉树的叶子也越来越茂盛。""硕果累累的秋天到了,水杉树的叶子变成黄色的。""雪下的冬天来了,水杉树的叶子都枯萎了。"事实上,这是一个“支架”,一个帮助学生有条不紊地看书,并使行文有条不紊。学生用这“支架”,写出的作文富有逻辑和条理:开头部分总有下文,中间采用并列结构,结尾总结全文,画龙点睛。教师提供的支架当然只是一种参考,并非唯一的思路,学生还可选择其他的构思方法,否则将限制学生的思维,造成千篇一律的现象。
假如结构是文章的骨架,那么,语言就是文章的血肉。用骨架做支撑,用血肉之躯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例如,指导学生描述家乡的水杉树,光知道按什么思路去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水杉树的外形,这就牵涉到细节描写的问题。教授学生描述和表现的方法也是一种“策略支架”,是为写作服务的“支架”。对学生利用课件进行春、秋两季水杉树叶的观察时,我给了以下提示:“脑筋转:观察一下,此时的杉叶像什么?让我们来生动地描述一下吧。"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们写出了几句优美的句子:“春天,水杉树的叶子像一只只青色的羽毛”,也有人说“杉树的叶子还象一把把双齿小梳子”……这表明学生的观察很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当老师去启发和点拨时,学生的心灵也必将绽放出美丽的语言之花。
三、从生活中发掘生机勃勃的素材。
赤橙黄色绿色青青蓝色,生命就是一个万花筒。教育专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告诫我们:“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之盛而文不尽。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能写成文字。老师要以叶老人生创作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用笔记录生活,展示生活,使写作成为生活所需和常态。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通过文字表达,与人、事、物对话、自我、与生活交流,以此培养学生观察、感悟、积累、反思、评价等能力。
一种是学生生活中自然发生的事件或情景,要求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观察和感受,选择适当的时机,诉诸文字,阐述自己的思想。二是有意识地创造出的生活和体验。
老师要切实加强教材中的习作训练,从书本、自然与社会生活等方面,在生活中挖掘出生动的素材,认真设计切合学生阅历和心智发展的主题,指导学生习作,并透过其幼稚的笔触,抒发真善美、鞭笞假、恶毒。让写字真正成为表达生命、服务生命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