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软件技术专业依托产教一体化平台

时间:2023-04-03 23:4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思考软件技术专业的发展
以上问题的存在使得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培养软件技术人才有点无能为力。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围绕专业建设目标,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培养软件技术人才[4]在这方面,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以下建议。
1.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建设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保障。要考虑专业建设,首先要考虑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增加特色课程,实施“1”+X职业证书制度,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由于人才培训计划有三年的一致性,即需要三年保持不变,软件行业基本上每两年更新一批内容,因此人才培训计划应能够移动调整,以适应行业的更新和发展。在2020年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1”+X职业证书制度。特征是指“特征模块课程”,该模块是机动调整模块。在2020年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人工智能特色课程模块;1+X是教育部各类1+X职业技能证书认证等。通过学生选修特色课程获得相应证书,学生就业可扩展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广泛就业,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完善教育教学标准,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建立教学体系
根据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专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根据软件技术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引导软件技术教师严格遵守专业标准,明确软件技术的真实工作过程和岗位能力,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满足专业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建立软件技术专业-省市级-国家级-国际四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学生要明确大一、大二、大三应该掌握什么样的专业技能,逐步提升和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3.深化产教融合,建立现代学徒教学模式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计划》。该文件明确提出了促进校企一体化的“双重”教育机制。软件技术专业依托产教一体化平台,建设优质培训基地,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5]。可以考虑选择部分软件技术新生,单独设立“技能优化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做好准备。
4.严格教学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体现在课程教学上。设置课程时,标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紧密联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软件新技术的发展,构建灵活的课程体系。大一期间,课程注重巩固专业基础能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大二时,要开设足够的专业课程,紧跟行业发展,灵活开设选修模块。课程设置只是第一步,需要加强课程教学环节。课程需要严格认证的课程标准和大纲。课程教学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和监控手段,确保专业教学环节没有问题。同时,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优化实验实习环节,合理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分配,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实现知识与实践的融合[6]。软件技术专业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地区社会发展趋势,加强教学管理,拓宽人才培养思路,拓宽职业方向,确保专业活力,强化优势和特色,关注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其他方向,完善学科建设。
5.结语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软件技术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方向多样化、行业技能扩展和数据量化的特点。学校应根据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特点,正确定位专业发展目标和方向,改革创新现有课程,不断探索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训计划,优化专业建设,不断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应用软件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软件技术专业的建设质量,促进软件技术专业的标准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