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植物不同叶位光合能力存在明显差异
时间:2021-11-03 15:21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首要条件,它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质量[1-3]。设备的种植受制于温室结构、薄膜覆盖、雾天、雨雪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设备中自然光的投射只有外部环境的30%~60%。由于作物光合能力有限,无法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4-6],因此,人工补光技术是设施农业增产提质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来,研究小组在设施光环境的智能调节方面的部分研究[7-10]。Pinho等[11]发现,动态调节生菜光强不仅能促进生菜鲜重增加,同时也能降低能耗,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适合工厂生产的动态补光控制系统。刘晓英等[12]开发了一种光参数可调节的可调节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光源系统,用于研究光质、光强度、光周期对设施作物生长的相互影响规律。在植物工厂中采用了两种光调节系统,且环境因子相对稳定可控,调节策略也比较简单。但是,温室藤蔓类作物光环境调节系统比较复杂,不仅要考虑光、温、CO2等环境动态变化对光调节系统的影响,还要考虑作物在不同生长期所需光差。针对这一问题,胡瑾等[13]设计了一套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光环境调节系统,利用自然光中太阳高度角与红蓝光的比例关系,可以根据作物实际需光量精确地定量补光,具有部署灵活、易于扩展、低耗等优点。为了满足温室番茄光环境的自适应调节,苏战战等[15]设计了一种基于RadomForest-GlowwormSwarmOptimization的随机森林-萤火虫群算法,RF-GSO)温室番茄自适应调光系统。也有学者尝试通过改变补光方法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16-18],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设施光环境调节方式多采用冠层定量补光,没有考虑到植物冠层新生叶结构发育不良而引起光抑制或光破坏。
[19、20]与株间功能叶片互相遮蔽造成光照不足,不能满足光照要求。本研究表明,植物不同叶位的光合能力有较大差异[21-24],因此,针对作物的不同叶位进行补光对于提高作物的光合能力、促进植株物质积累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黄瓜叶片角度出发,建立了树莓派(RaspberryPi)系统框架和智能光环境调节平台,实现立体光环境调节算法的移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智能光环境调节平台。根据作物需要的光差特性,设计了黄瓜立体环境光智能调节系统,利用冠层-间域环境监测子系统和冠层-株间LED补光子系统,实现黄瓜全株光环境信息感知与精确补光,通过ZigBee无线传输协议,实现了黄瓜整个生长周期的补光定位,并实现了各个子系统之间的通信。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冠层新生叶光抑制、株间功能叶位补光不足、补光位置不能适应作物生长等问题,为设施光环境的精准调控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