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时间:2022-01-08 18:27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一、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在一定意义上,资源环境是人类农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人要发展农业,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所以,环境与发展并非相互对立、不协调,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由于农业既有自然再生产又有经济再生产,自然再生产又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又受经济、技术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农业是自然系统与经济系统相结合的复合系统。发展农业,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遵循经济规律。
㈡可持续农业必须遵循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理论。
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对农业来说,如果资源是以低效的方式配置,那么进行经济活动无疑会对外部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为增加单产而不合理使用化肥杀虫剂,有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土壤退化等深层不利影响。所以,发展农业必须遵循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此同时,生态经济理论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强调,生产过程中要遵循生态规律,以生态链耦合的方式实现生产过程。所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要注重物质化、能流合理性。
㈢可持续发展农业必须遵循"3E-R-T"模式。
我们所说的“3E-R-T”模式,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农业中考虑5个因素,包括生态、环境、经济、科技、资源,即技术上可行,有利于生态恢复、环保、合理、充分利用资源的条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一)从战略上加强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现代农业种植模式。
根据有关政策要求: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内部结构,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因此,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生产集约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合理安排生产地域,改进和完善传统的粗放耕作方式,走生态、环保的现代农业耕作模式,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道路,尽量减少或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农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就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加强城乡企业的清洁生产,将污染治理工作从污染转向污染,从污染转向治理。
(1)要积极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只有实施好规划,才能改善农业环境污染状况,遏制农业环境污染。构建绿色农业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2)还应积极加强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分拣垃圾的做法,将垃圾分门别类,接着积极探索处理办法,增加填埋、焚烧和露天堆放以外的处置措施,尽量使垃圾能被利用,把垃圾变成宝
(3)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的应用,大力推广农村沼气,才能解决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增加沼气用量,一方面可以净化农村环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能源消耗,同时也能给农业生产增加有机肥料,使有机肥料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化肥用量。这将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作物产量。
(4)也要积极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设施,提倡节水,提高人民节约用水的意识,这样才能把有用的水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因此,可以改善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抑制农业环境污染,建立绿色农业生态环境,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三)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失地农民将失去土地,因而,要对农村耕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保护,要时刻牢记并落实农村耕地红线,农用地保护是防止资源退化与退化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农村耕地,应从保护农村耕地资源入手,从事科研。所以,地方政府要对加强农村生产建设用地,必须加强规划管理,绝不能触及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进行农村基本农田建设,达到严格限制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目的,不占用耕地面积,从而使农村有限的耕地资源得到保障。
另外,还应积极加强水资源保护,对农村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模式,利用高科技保护水资源蒸发速率。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广节水技术,要组织农民,积极构建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改变传统的大水灌溉农业的生产方式,建立创新、能提高农业灌溉利用率的农村生产方式。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缓解中国农业资源短缺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这样就能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动植物品种资源等,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资源利用率和转化率不断提高,改变了原有的观念,使农村资源有了较大的效益,逐步转变了只是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传统观念,要想使中国的农业生产道路,走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缓解生态环境被不断污染和破坏的现状。
(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不要搞“一刀切”,也不要搞“一刀切”,要尽量避免“大刀阔斧”,在不同地区开发有优势、有特色的地方农业,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山里要大力发展水果、林业、畜牧养殖。山地则要根据其自然环境,选择适宜的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如经济发达,城市化的发展,使其耕地稀少,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节省土地,利用高新技术,发展高效、生态、观光农业;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则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贫困落后地区,扩大灌溉面积,大力推行节水、干早农业,要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加耕地生产力,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