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时间:2022-07-15 22:33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的具体内容
1.1.教育培训服务
秀洲区以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通过“五个一批”,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农业专业技能、转移技能、新型专业农民、农业机械司机等教育培训项目,为农业推广人员、社区管理人员、农业领导、农民、新型专业农民、农业机械手等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据统计,2014年秀洲区共开展教育培训班600多次,参加人数21180多次,其中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450人,社区管理人员培训450人,农业领导培训790人,农民培训500人,新型专业农民培训5850人,农业机械司机培训90人,农业社会服务人员培训1450人,转移技能培训4600人,其他技术培训7000多人。
1.2农业信息服务
秀洲区以区农业信息网为中心,连接镇(街道)农业技术站、畜牧兽医站等镇级信息服务站和村委会,建立了完善的三级信息服务网络。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如“秀洲农业信息网”,“农民信箱”)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农业推广对象提供农产品供需、名优特产推广、新技术推广等农业信息服务。
1.3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经过近年来的组织建设,秀洲区基本建成了由首席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业技术指导员、负责任的农业技术指导员组成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立了由负责任的农业技术人员联合村家庭,实施“班主任职责”新的推广服务模式。同时,结合科教单位和科技示范园区的研究和实践,将先进、高效、成熟、实用的农业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技术条件。
2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
2.1重推广,轻服务
目前,秀洲区农业推广重点是农业生产,产前和产后服务较少,在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只以农业推广机构完成指定的推广任务为目标,只注重推广对象的单向技术推广,忽视推广对象的真实需求,缺乏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和产前、产后服务的推广理念。
2.2重模式,轻效率
目前,秀洲区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是政府推广机构自上而下行使行政推广功能的模式,即政府推广机构自上而下行使行政推广功能的模式“决策+技术”行政推广模式,这种模式的单向性和政策性,决定了推广对象难以参与农业科技推广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限制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自主选择和决策权,使其只能被动接受推广服务,难以充分发挥其应用先进农业科技的主动性,最终导致推广效率下降。
2.3重职能,轻合作
秀洲区有9个县级专业农业推广机构。由于工作职能和专业不同,各推广主体在开展农业推广服务时往往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链接,农业科技信息和成果无法及时共享和传播,导致科技供给系统和应用系统无法有效运行,使得农业科技研究部门、推广机构和被推广对象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4重量,轻质量
由于各级农业推广机构的限制和非专业技术人员的占用,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年轻农业推广人才不能加入农业推广团队,推广机构只能聘用“合同工”虽然补充人虽然从数量上填补了空缺,但因为愿意当空缺,“合同工”他们大多是学历低、年龄大、技术水平低的人。此外,农业推广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整个农业推广团队素质低下,知识缺陷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严重。
3.推进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的对策措施
3.1.优化推广方式,树立服务理念
根据我国国情和地方情况,建立适应区域农业发展的农业推广体系,优化推广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推广体系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创新推广理念,从产前到产后,从专业到产业、多机制、多功能、社会农业推广咨询服务体系。
3.2构建多元化模式,提高推广效率
各级政府在充分发挥政府推广机构的主导作用的同时,要积极营造环境,制定激励和优惠政策,引导和动员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示范户积极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逐步发展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新生力量,形成政府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等多种推广组织并存的局面,构建农业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推广模式。
3.3.完善推广体系,提高合作能力
在改革和完善政府现有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支持各类非政府推广机构,加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相关学校、农业相关企业、民间组织与推广对象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完善“产学研”合作模式。同时,加强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和推广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按产业类别设立推广服务中心,打破原专业站划分,为农业产业化提供综合技术服务和产前产后全过程服务。
3.4.加强组织管理,提高队伍素质
实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和政府推广人员公务员制度,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录用制度,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技能。推进农业推广人员就业制度、技术岗位竞争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注重推广人员岗位培训,促进科技推广人员加强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手段和先进设备设备,只有这样,推广机构和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此外,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评价,奖惩明确,采取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申请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积极投资农业推广活动的第一线。
3.5.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推广效率
农民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受体,也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体。因此,要转变思路,探索更丰富、更高效、更便捷的农业推广人才培养方法。培养对象不应局限于农业推广机构的人才,而应敢于“接地气”将培养对象延伸到直接与农业打交道的农民,尤其是那些有新观念、有文化、有创业精神的农民“农二代”或“新农民”加强培训和政策支持,进一步扩大农业推广队伍,提高农业推广效率。
4结语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推广机构和非政府推广机构的密切配合下,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总结了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的实践和经验,对当前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推广理念、推广效率、部门合作、组织建设和人员素质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农业推广服务模式的创新不仅是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创新的需要[7]。秀洲区农业推广服务模式服务意识薄弱,推广模式单一,推广效率低,缺乏专业人才,创新农业推广服务模式,丰富推广模式,创新推广理念,提高推广效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组织建设,加强人员素质,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增加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结合秀洲区产业优势完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更好地发展秀洲区“三农”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