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工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
时间:2022-12-15 22:11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必要性1
1.农业用水效率过低
中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60m3.农业用水量约占总用水量的72%。然而,在许多地区,可用的淡水资源越来越有限。我国灌溉用水效率仅为25%~4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5~30个百分点;传统漫灌使每亩用水量达到1万m3,比发达国家高300~4000m3.我国节水灌溉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先进节水灌溉技术覆盖率不足10%。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每年损失2000亿水资源m3、农业用水效率过低,仍有挖掘潜力。
1.2.解决人口粮食安全的需要
据预测,到2030年左右,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粮食需求将增长到6亿.2~6.9亿吨。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9.5亿亩,此时,用水量将从目前的4000亿亩开始m3增长到6650亿m3.从我国目前的水资源供需情况来看,这样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应是不可能的,必须通过节水来实现。据估计,如果节水农业科学发展,到2030年,我国灌溉水利用率将达到60%~70%,水利用率将达到1.5kg/m3、即30年内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30%左右。根据目前的情况,4000亿元。m3计算可提高用水潜力1200亿元m3,按1.5kg/m3计,粮食可增长1.6亿吨,这对保证未来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1.3.保障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需求
由于工农业用水效率的差异,农业用水被大量转化为工业用水。1949年,我国农业用水量约为1000亿元m3.占全国总用水量的97.1%。到1999年,这一比例下降到74.5%,同时,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9%上升到25.5%。如果仍以1949年的比例为基准,那么1997年约有1206亿元m3.水资源转移到工业和城市生活,其中工业用水接受993亿m3、城市生活用水接受223亿m3.因此,要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保障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
1.4.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水资源短缺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一方面,由于干旱、草原、森林、湿地退化、沙漠面积扩大、河流、湖泊、水库等水面积;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占用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占用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根本战略措施是节约农业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途径
2.1.水资源供需观念由供水管理演变为需水管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统称为供水管理,其主要特点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视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因此,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结果。供水管理必须改为需水管理。所谓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从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强调水资源作为稀缺商品,通过制定合理的水价,优化利用现有水资源。
2.合理制定农业种植结构
合理制定农业种植结构,不仅要考虑水资源等源在内的各种自然条件,还要考虑一定地区对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市场要求。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情况复杂。显然,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直接影响农业需水量,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应在基本满足某一地区粮食和经济作物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即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的农业种植结构。
2.实行经济灌溉定额
所谓经济灌溉定额,是指在保证农业总产量增产效率、用水效率高的前提下的灌溉定额。与目前习惯的高产充分灌溉定额完全不同,后者显然不考虑灌溉用水效率,因此浪费水。经济灌溉定额是实现农业节水的中心环节。制定经济灌溉定额,不仅要充分考虑不同作物生长期的需水规律,还要考虑作物生长期的有效降雨和早期降雨的影响。同时,灌溉定额值也与灌溉保证率有关。
2.4节水产业化
单个用户的行为很难提高用水效率,必须通过农业节水产业化的形式来实现。节水产业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节水设备产业化,二是服务产业化。目前,我国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已初具规模,但从巨大的需求和产品质量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小而分散,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无法保证。由于部分节水灌溉设备不合格,许多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无法发挥效益,甚至报废。生产国内优质节水灌溉设备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必须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把握。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是提高节水效率的另一种重要途径,也是节水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具有市场、技术团队和企业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灌区改革的机遇,促进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服务业化应向综合技术转型,包括发展科学、工业、贸易、生产、学习、研究、咨询、规划、设计、营销、培训经济实体,通过各种综合服务形式,使节水灌溉服务产业化走上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