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

时间:2023-04-06 23:19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农业信息化现状与改革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机械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以现代科技、自动化技术和机械技术为主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取代了原有的人工农业生产模式。2017年,国家领导人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倡导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这也意味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进入新阶段,但就目前农业信息化形势而言,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人员信息化意识不足
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改革逐步加强。信息化和农业经济发展造成的人员信息薄弱问题日益明显,严重影响了生产热情。在农业信息化改革中,广大农民是最终的实施者和受益者。因此,农民对信息化的理解和普及是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农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农业信息化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结合下的基层工作。目前,我们常用的农民信息技术培训方法包括农民学习班、公开公益讲座等,为提高农业生产者的信息意识创造了条件。此外,在培训中心如何调动农民的学习热情,也是当前工作的难点,部分地区开展了产业结合模式下的信息技术培训,利用试点改革,建立信息试验田基地,组织农民定期学习,不仅调动了农民的学习热情,而且提高了农业信息宣传效率,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2.信息技术产品认知度低
目前,由于农业生产者文化程度低、专业技术不足、发展意识不足,农业生产者信息意识相对较低,对各种信息认识不足,接受能力低,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这些技术产品的认识不高,对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虽然信息产品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许多人担心新事物的接受,担心技术不习惯或技术不如以前好。另一方面,由于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存在问题,结合问题不紧密,农业信息产品的实用性较差。基于这些问题,相关科研单位在工作中开发了相应的产品使用方法,根据基层农民的各种意见,制定了难度低、实用、可接受的使用方案。
3.农业信息化人才难以培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涌向城市,但农业劳动力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如何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如何满足这些劳动力的转型要求直接关系到区域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但就农业人口而言,大量文化水平低、扎根农村的劳动力大多具有年龄较大的特点,这也导致了这些人信息化培养难度大、就业面窄。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这些问题,国家出台并颁布了许多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政策和制度,不断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支持力度,但效果并不明显。只有少数适龄人才不流出。基于此,以减轻学习技能和技术人员经济负担为主的地方信息技术培养模式逐渐形成,降低了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