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文艺论文

剧本创作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1-11-09 18:22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剧作中的一些体会。
1.每一部戏剧都要体现出戏剧的个性特征。一部剧作要体现其剧种的风格与唱腔、唱腔、唱腔、表演等特点,在人们谈论戏剧时,一提起京剧,便想起《群英会》,汉剧中人想到了“打花鼓”,黄梅戏想到了“天仙”,河南人想到了“花木兰”,而越剧则想到了《牡丹亭》,昆剧则是《牡丹亭》,十五贯是一部代表作品。不同的剧种,不同的风格,可以称得上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要体现出娇妍一定要有各自的剧本,以上几个剧种就是有其特色,才能在市场上赢得观众。
2.改编,移植其它剧种的戏剧,这种捷径也未尝不是,但演得再好,也是别人的先导,你就是“打货卖货”的“二手人”。
我国的文曲戏团,因自身表演缺乏技巧,不得不“打货卖货”,曾演出《八一风暴》、《江姐》、《刘三姐》、“逼上梁山”、“红绿灯”、“孟姜女”、“宝莲灯”等名剧,甚至还上演了惊险、传奇性的现代戏“三零”案,曾经风靡一时,票房收入颇丰,有资料显示,当时已有160多部规模新剧在上演。但是该团创作的剧本很少,无法代表剧团参加演出。
3.兴旺发展剧种,尽量少些“拿来主义”,多吃人家“啃过的包子无聊”。回首文曲戏剧团的表演历史,有《一把大刀》能上湖北军区礼堂向省军区首长汇报并演出,民间艺人程三爱,建国之初,就有一部文曲戏《点药》能上湖北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有《玉堂春》能上福建前线广播电台节目《可爱的家乡》,而对两岸及港澳台地区的多个广播,都显示了戏剧特色的重要。又正因剧作家的不断整理,改编,《苏文表借衣》获得省艺节一金三银奖,九十年代初剧团改编演出的黄梅戏《苏文表借衣》获得了省艺节一金三银奖,九十年代初剧团改编演出超百场。
上述事例表明,一个剧团,一定要有自己的代表作,才能为社会所认可。产品讲究品牌,每一个名牌产品都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就打不出来。戏剧是精神产品,要宣传这个剧种就得创造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观众不会认同,回顾原广济文曲戏剧团的历史征途,他们正是在创建文曲戏品牌的基础上健步前进。
4.选准题材,为演员创作剧本是创作剧本的前提。戏剧就是用歌舞表演故事。从古代到今天,戏剧编舞。京师梅兰芳八部名著都是文人墨客为其所作。早期的“霸王别姬”与杨小楼合作,后期的“穆桂英挂帅”则浸透了创编人员的心血。梅师一生辉煌的成就背后,是一个创作者对他的烘托与依附。
我主张为演员们挑选剧本。电视剧经常标出,某位领导主演,而戏剧却是综合艺术,根据主题适合某一种行当,则将重头放在其中,其它行当都发挥各自的艺术绝招,通力配合,这叫“一棵菜”。比如:我写“杨桃戏主”就是花旦戏,“苏文表借衣”则是指小生、小旦、青衣、花旦等其它行当,小丑角们都在发挥他们(演员)舞台上演唱的“特异功能”,比如一颗“大白菜”,而不是“游手好闲”、“改良之龙”。“玉堂春”则以青衣戏为重头戏,以唱功为基础,以小生、生、丑、彩等为主要内容,以唱功为基础,更好地发挥他们的舞台艺术效应,让观众感受一台无二戏,没有多可少的或缺的角色。而且演员本身也不因扮演配角而疏忽,吊儿郎当。总而言之,剧作家既要为主角写好剧本,又要全身心投入助戏(了解歌唱者的天分),说到底还是“一道菜”的写法。
5.写戏不能纸上谈兵,要注重五位一体。本剧不得假、大、空、合、导、音、美。戏剧要写人物,要写感情色彩和矛盾冲突,要歌颂歌舞,不要演故事,要歌舞。剧作家要演得好,演得好,演得好,演得好,演得好,演得好,演得不好。
本人创作《苏文表借衣》,着重描写人物情感和内心活动的起伏变化,分别在《文庙》一剧中以四个层面描写苏文表当时的境遇,情绪的气、恨、怒,用大段唱词表现内心独白。无感情用事的词句和羞愧的乐曲设计都是很难表现人物心态的。“文庙”一个戏院独唱20余分钟,而观众呼吸倾心细听可不容易,这是五位一体的实践。本人衷心感谢作曲家朱洪声同志和我合作演出的作品,可以说是“无缝衔接”。果不其然,我们在湖北省的第一届艺术节中同时获得了银奖。
在导演、舞美、演员集体表演方面,《苏文表借衣》做到了五位一体,才得到了湖北省第一届艺术节大奖,创建了广济文曲戏剧团的历史地位。
随着党和政府有关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的号召,文曲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变种之一,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其历史和走过的历程进行回溯,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曲戏剧团在武穴、黄梅、蕲春、鄂、皖等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繁荣发展文曲戏,是多元、多样地满足城乡人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老一辈文曲艺人虽已谢世,但仍有二、三、四代文曲戏传人,并有许多保留剧、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和作曲家,是把文曲戏发扬光大的主力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在扬旗打鼓,戎装起步,笔者拟出拙文,唯盼鼓劲,呐喊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