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金山在电影“暴风雨”中的创作
时间:2022-01-27 19:07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我想,百年中国电影演奏家中,有四大金刚,它们是:白杨、李仁堂、赵丹、金山。而且这四位,可以分为两个等级:一、炉火纯青,二、一、一绝绝唱。作者认为,白、李为前、赵、金居后。略显,对于每一个人物,白、李都能准确地感觉到并浑然一体地展现人物气质;准确和条理分明地把握个性并展示其个性;对于人物之气质及个性,都有恰如其分的表现,与人物性格相吻合;与此同时在台词上,重重的顿拖虚实等,都准确地运用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故白,李演一人如一人,并可求精炼。如此贴切、如此鲜艳,似乎是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但是赵、金就不只是如此,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创造,使人物形象达到了惊人的高度。
让我们共同欣赏、探究金山在电影“暴风雨”中的创作。
无论是从《夜半歌》还是其它的舞台表演资料来看,金山无疑是法国哥格兰表演派的忠实拥护者。这个体裁非常强调首先“构思,或者更多地根据剧作者的描绘去想象将要扮演的角色”,然后再由他来展现他所想象的角色。看起来《暴风骤雨》原作也没有跳出这个桎梏。看看施洋吧,长衫配长围巾,合时皮鞋,还有当时很流行的发式,给人一种时尚的感觉。这和戴着瓜皮帽的施大律师们真的很不一样。但是事业特色让形象“洋”了一点,既然如此,何不高兴呢?现代有些东西在审美上很容易取巧。在造型动作的设计上,角色运用了数个全臂、转臂的动作,这两个动作无疑与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吸收,特别是周信芳的成就有关系。这一吸收,使金山塑造出慷慨洒脱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人耳目一新。金山知道,不管是哥格兰派,还是对民族艺术的吸收,都离不开此时此刻的体验,才能变得自然、真实、深刻。因而金山之演出,既生动,又与周围的人物融合。
要让这件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电影的嫁接不再出现排他性,金山用尽心力。一是它严格控制京剧的夸张与写意性,使之基本适应了电影之生命性;二是非常注重动作的变化,使其不简单重复。比如魏局长办公室里的那次重头戏,就有三个“另外…”,使听讲的工友忽然平静并转而听新的内容,他用两个全伸单臂和一个双臂大张。还有两个单臂动作,第一个用一个指头表示动作。与此同时,在这一段戏的中间,金山再次用平展双臂。这是一场演出。最后一面镜子,又是大臂。当角色已经被敌人重围时,金山先用一大臂膀与巨吼相配合,让角色一次又一次的“站住”,让角色一跃成为排山倒海,接着,紧跟著「杀得施洋,不杀多少人」一句话,又来了一只手臂,以示人民之伟大,因而也使这一创新手段在整个电影中呈现出虎头豹尾之妙。为使这一吸收完美地展示出来,金山非常重视与他人沟通的流畅性和内心的充实,同时也不忽略相似动作中不同特点之展现。若劝劝道敌,金山一腿跨在沙袋里,屈膝屈膝,循序渐进。对整个戏剧演出节奏的准确把握自无所谓。因为金山刻意追求,施洋——一幅浩瀚的艺术意象诞生了。我们不禁要问:在中国或者世界百年电影史上,如此剔透、精致的艺术形象,有几种认识啊?可以说:我们还拥有毫不逊色的邦达尔丘克、奥立弗、飞利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