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论文
原始生态文化形式的艺术美升华
时间:2022-04-10 22:43 所属分类:文艺论文 点击次数:
地域民俗歌舞诗《梦咸宁》以地域典型、原创民俗歌曲的表现形式为素材,以生产-生活-爱-生活为主线,艺术地向人们呈现了该地区的文化风采。
原始生态的文化形式具有原始美的意义,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材料。然而,原始生态文化形式的复制并不是艺术创造而是将原始生态文化形式呈现为艺术,即实现原始生态文化形式的艺术美升华。实现原始生态文化形式的艺术,使原始生态文化形式成为艺术舞台上的艺术,是艺术家的责任,是一个创造过程,创新过程,是艺术作品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具有新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点上,《咸宁梦》的创作者为人们做出了启发性的实践。
在理解和把握典型的区域文化形式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和创造性发展原有的区域文化形式,在艺术层面展现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本土的文化特色得到充分体现,区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得到了生动的揭示,为观众创造和传达了丰富的区域文化信息。这得益于创作者从不同角度对该地区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多次演绎和艺术诠释,实现了原生态艺术表达语言的提炼、升华和抽象。创作者从六个方面展示了该地区的文化风格。
首先,将原始的生态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概念。《咸宁梦》将古代乐器——商代铜鼓、民间乐器山鼓、呜嘟、提琴、脚盆鼓等,以及民间艺术形式——布贴作为文化符号进入整个剧目的创作理念,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受到作品的原始生态和本地。在舞蹈方面,提炼挖山鼓、打桂花等生产动作,提炼拍舞、彩球戏、盆鼓舞等民间舞蹈动作;在音乐方面,区域特色音调的应用和典型称词、方言和土语的应用突出了文化标签的意义,使观众能够从视听两个方面体验原始生态和本地。
二是以原始生态文化形式为文化场景铺设。《挖山鼓想妻子》、《摸秋竹园嬉戏》、《闹喜堂》等段落生动再现了该地区的生产场景、生活场景、婚俗场景,让观众在歌舞艺术描绘中轻松身临其境地进入区域文化的规定性场景,见证该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爱情状态,体验原始生态和本土区域文化。
第三,加强原有的生态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状态。《布贴秀·剪春歌》、《唱百花·温泉河》、《沐柏汤·泉中花》等段落都以歌舞的形式艺术地强化了该地区文化的宁静、美丽、充满活力的状态。通过以小见大,以柔克刚的表现手法,向观众呼唤热爱乡土、热爱生活、建设和发展家乡的激情。
第四,以原始的生态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概念的宣传。《神歌·请桂神》、《彩球剧·圆源》等段落在改造旧文化形式的基础上,为区域文化理念注入了新的内容,艺术地展示了人们生活在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地上,一代又一代追求幸福、幸福、和平、和平、收获的理想领域,向观众宣传区域文化的本质。
第五,将原始的生态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魅力的描绘。《拍打舞·大声思考》、《呜嘟提琴·音乐为媒介》、《桂花·丰收音乐》、《盆鼓舞·生太阳》等段落都注重对魅力的描绘。从声音到思想的转变,从呜嘟提琴演奏新生活的回声……都在升华原始生态文化形式的魅力,使观众能够深化对该地区文化魅力的理解和把握。
第六,将原始的生态文化形式作为一种文化风格的突出。《咸宁梦》是一部将湖北东南典型的原始生态文化形式连接成宝石项链的文学杰作。通过艺术的集中展示,突出了湖北东南部的区域文化风格。从简单、内力、弹性的基本舞蹈表演词汇;从简单、优雅、生动的基本音乐表演词汇;从直接和丰富的意义,给人们带来丰富的联想歌词,观众感受到简单、坦率、自由、流畅、悠扬的整体风格特征。
在展示区域文化风格的艺术过程中,《咸宁梦》的创作者不仅展示了原始生态和典型的区域文化,保持了原始生态文化形式的独立性格,还演绎了区域文化形式所蕴含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张力,获得了作品整体结构神不散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发挥了舞蹈、音乐、文学、舞台艺术等艺术表达语言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