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急性脓胸的关键在于排脓和清除脓腔
时间:2021-11-21 07:47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由于感染而积脓的胸膜腔称为脓胸,是胸部常见病。根据病情分急性与慢性脓胸。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当,急性脓胸很容易转化为慢性脓胸,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引起胸部畸形甚至死亡。本文对急性脓胸采用双管式交通引流胸膜腔灌洗术。获得较好的结果。本文概述如下。
1临床资料
1.1通用信息。
从2006年8月到2011年8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脓胸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8~60岁,右侧12例。左8例,全脓胸6例,脓胸14例,结核性脓胸2例,开胸手术后急性脓胸3例,非特异性脓胸15例。病情会在3-55天左右。全部病例均起病急,持续发热,高热5例,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胸部X线、胸腔B超、胸部CT检查有明显的影像学表现。诊断性胸水可抽出脓液,胸水细菌学培养阳性。(结核性脓胸不能培养出细菌)
1.2处理方法。
依据胸片、胸部CT影像学改变,选择脓腔最低位为胸腔闭式引流,脓液充分引流,第二天取脓腔最高位用大管径引流管进行胸闭式引流,以2肋间锁骨中心为引流口,采用包裹性脓胸,经彩超确定引流位置。管道直径可适当细至低位引流管,以缓解病人不适,并确定引流通畅(水柱波动好或有脓液引出)自上管缓慢注入灌洗液(生理盐水500ml+庆大霉素16万U[1]或0.5%碘伏盐水500ml[2])见下管有脓液流出后关闭,注射时要注意病人是否有胸闷、气短、头昏等症状。同时嘱咐其咳嗽排痰、深呼吸、吹气球促进肺复张,注入完毕保留30分钟后开放引流30分钟,再从下管反向灌洗1次,灌注时开放上管引流,注入结束后30分钟内开放下管引流。如果脓液较粘稠或含有纤维素样物质而引出,则可加入糜蛋白酶(2.5g/L)分解蛋白,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3]。还需要加强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结核性脓胸加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如果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可以在10-15天内静脉滴注抗结核治疗。病人在病情好转后要多下床活动,积极排痰,吹气球复张肺部,深呼吸锻炼肺功能。当引流不畅时,可通过低负压吸引持续负压引流,负压≤4.9kPa[4],在没有脓液流出或上管不通畅的情况下,才能拔除上管,再进行胸部CT检查,肺复张,脓腔消失,无积液残留。
2结果
全部病例20例,全部治愈,置管时间5~10天,结核性置管12~15天。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胸片无复发和胸膜增厚等慢性脓胸表现。
败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感染性胸膜疾病,细菌进入胸膜腔后会导致胸膜充血、水肿、渗出。败血症按照病理的不同分为急性渗出期(I期)、亚急性纤维化脓期(Ⅱ期)和慢性纤维脓肿(Ⅲ期)。急性脓胸Ⅱ期和慢性脓胸三期分别是慢性脓胸和慢性脓胸,本组均为I、II期。败血症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排脓、支持系统治疗3个方面。急性脓胸的关键在于排脓和清除脓腔,因为在脓胸急性期,由于纤维组织分隔脓腔形成,导致多房引起引流固难,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很容易粘在一起,发展成慢性脓胸,需要做开胸纤维板剥除术,严重者甚至需要做胸廓成形术。由于手术创伤大,恢复慢[B],所以在急性期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避免发展为慢性脓胸。
胸内灌洗法可溶解脓液及坏死组织,使脓液变薄,并直接杀死致病菌,使胸膜炎症减轻,减少渗出,促使脓液及时完全排出体外,如有必要,可对下管处进行低负压引流,以减少纤维脓苔的沉积,促进脓腔的闭合,避免肺表面纤维层的形成,防止肺表面的纤维层发展成慢性脓胸。1例在入院时,由于胸部CT彩超提示胸腔广泛隔开,引流后未出现明显脓液流出,经胸腔镜检查,排除脓腔内纤维分隔带再通通畅引流,经胸膜腔灌洗治疗,疗效良好。笔者认为,对急性脓胸有必要时,结合胸腔镜微创手术、低负压引流引流是治疗急性脓胸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减轻患者负担,减少患者痛苦,有效地预防急性脓胸向慢性脓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