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
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方法
时间:2022-05-26 21:39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门静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种临床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门静脉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表现。正常值约为1.27~2.35kPa(13~24cmH2O),平均为1.76kPa(18cmH2O),在门静脉测得的压力没有被阻断的情况下,平均为1.76kPa(18cmH2O)。如果压力高于这一限度,则定义为门静脉高压(porshypersionsion,pht)。门静脉压力升高后,临床表现为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呕血、黑便、腹水等症状。根据文献报道,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破裂的死亡率极高[1],一旦出现出血,1~2年内再发生出血可能是70%~80%[2]。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的手术方法主要是脾切除术,门静脉破裂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本科采用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42例临床病例。
一是信息和方法。
一般资料1.1。
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有42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门静脉高压患者,其中男性和女性34例。1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4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42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史,其中6例伴有大量腹水。肝功能分类:37例Childa级病例和5例ChildB级病例。术前胃镜检查结果表明食管胃底和静脉发生严重曲张。
1.2治疗方法。
对于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术前未进行特殊治疗。对于肝功能差、蛋白质低、腹水大的患者,应给予保肝、利尿、补血白蛋白等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术前出血和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应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一般情况改善后,应选择脾脏切除术和门奇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止血、保肝、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观察腹腔引流管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2治疗效果。
所有42例患者已康复出院,其中5例患者术后腹腔出血,其中2例患者再次止血,另3例患者保守治疗后停止出血,围手术期间无死亡。
3讨论
20世纪70年代,脾切除术和门奇切除术是一种扩展分流的方法。经过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得到了充分的肯定[3]。因此,手术简单,可以有效控制胃肠道再出血,同时解决脾功能亢进问题,维持肝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维持肝功能的稳定[4],达到治疗门脉高压引起的并发症的目的,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门奇切除术的风险更高,并发症较多,其中腹出血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1)术后大血管出血:主要是脾蒂血管出血、胰尾血管出血、胃短血管出血。这种出血一般发生在手术后几个小时内,主要原因是手术过程中结扎不牢,或者手术后血管结扎线松动脱落。这种出血一般是血容量大,短时间内可能会有更多的新鲜血液从腹腔引流管引出。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加快、腹部肿胀等。这种出血需要立即再次手术止血。(2)手术伤口出血:临床上,这些患者大多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肝功能不全。此外,上门脉冲高压患者的血管内压力正常高,其侧支循环非常丰富,手术分离伤口大,增加了术后出血的风险。这种出血一般通过保守治疗,如肌肉注射和静脉输入止血、输血和冷沉降。(3)其他原因出血:如术中手术伤口止血不彻底,腹部关闭前检查不仔细,或因腹部关闭时血压过低,当时有遗漏结扎血管栓塞或血凝形成无明显出血,术后血压升高,血栓或凝块脱落导致出血。因此,在关闭腹部之前,应仔细检查手术伤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逐个出血,止血是否完全,关闭腹部时低血压患者应观察伤口恢复正常后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后关闭腹部,并尽可能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结扎止血。尽量少用电凝块止血。在手术结束时,止血纱布、止血酚和其他止血药物也可用于预防出血。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腹部引流管引流情况,并定期使用止血药物。
简言之,尽管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但脾切除术和门奇切除术仍然安全可行,只要手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仔细手术,完全止血,术后进行抗炎、保肝、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