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医学论文

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和效果

时间:2023-04-25 23:25 所属分类:医学论文 点击次数:

口腔颌面外科主要涉及创伤、肿瘤等疾病。除疼痛外,患者还可能吞咽困难、沟通不便和面部畸形,导致心身疼痛,不利于临床治疗和预后转移[1-2]。因此,在围手术期进行科学、高质量、高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过去,以疾病护理为重点的日常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较少,效果不理想[3-4]。全过程优质护理强调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全方位、人性化的护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5]。作者研究了该护理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86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有29名男性和14名女性;211岁~58岁,平均(41.2±5.1)岁;颌面部创伤12例,颌骨囊肿切除24例,唇腭裂或先天性发育不良7例。对照组男30例,女13例;20岁~59岁,平均(41.8±5.4)岁;颌面部创伤13例,颌骨囊肿切除23例,唇腭裂或先天性发育不良7例。与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相比,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05)。纳入标准:诊断需要口腔颌面手术,无手术禁忌;沟通无障碍;了解研究计划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与其他严重疾病合并;意识不清或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中途转院。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责任护士根据手术需要、流程和医生要求进行相应的护理配合。术前告知注意事项,准备各种仪器,术区皮肤准备等。;围手术期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术后给予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2.2全过程优质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过程优质护理模式。(1)术前护理。病人入院后,由护理人员陪同,了解治疗环境,消除陌生环境引起的不安和恐惧。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明确病史、过敏史、医疗、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理解、预后期望、心理状态等,确定当前主要关注点,根据上述评价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和沟通,安慰、缓解不良情绪,证明成功案例,增加治疗勇气和信心。确定手术治疗方法和时间后,提前清点整理手术所需的材料和设备,提前告知患者手术相关事项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建设。唇腭裂患者应注意保暖,做好抗感染工作,避免上呼吸道过滤功能下降引起的感冒或感染。(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房间检查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鼓励患者保持冷静,鼓励其信心;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与医生有效、默契合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3)术后护理。术后麻醉尚未醒来时,患者平躺在枕头上,头部倾向于左右两侧,防止口鼻分泌物堵塞,导致窒息;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麻醉苏醒6h之后,可以先试探性喂糖水,30min咳嗽后给予其他流质食物,首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止强刺激、热食物。及时清理患者口鼻内分泌物,预防呼吸道梗阻,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术后口腔细菌会大量繁殖,需要临床良好的口腔护理。首先,使用口腔细菌。pH试纸进行口腔pH测量值,然后选择合适的漱口液。pH值介于7.0~7.5时,以0.9%氯化钠注射液或2%硼酸溶液用作漱口液;pH值介于3.0~6.0时,则用1%过氧化氢溶液或1%~4%漱口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时,动作轻柔,态度亲切,对病人表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观察伤口是否有出血,若有,用无菌敷料局部按压止血,并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并向主治医生反馈,以确定科学的镇痛方案,避免并发症。对于皮瓣移植患者,术后72h最容易出现血管危象,应特别注意皮瓣移植的护理,观察其肿胀和颜色,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不要左右扭动患者头部,以免因血管位置变化而出现痉挛、牵引等症状,影响术后恢复。
1.2.(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涉及20个项目,最高80分,总分1分,总分1分.25相乘得标准分,>50分为阳性,表示患者有焦虑、抑郁症状。其中,>50~<60分表示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为轻度,60分表示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70分为中度,≥70分为重度[6-7]。(2)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患者匿名填写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包括护理服务态度、操作水平、心理干预等内容,总分100分,按分数范围划分满意度(≥90分)、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满意度=(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率或构成比说明,组间比较常用χ2检查。测量数据x±s说明,组间比较常用t检验。P<0.05是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2组SAS与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意义(P>0.护理后观察组05)SAS、SDS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19%,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5.35%,79高于对照组.0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