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
时间:2021-12-22 19:30 所属分类:法律论文 点击次数: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在由资源、物质经济向知识、循环经济转变,为应对生态危机的挑战,各国法律发展逐步走向生态化。法治生态化是指适应环境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对传统部门法进行扬弃调整,最终实现法律规范与生态环境的根本利益相统一,推动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
第一,知识产权法律的生态化。
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既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又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生命,改善生态环境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目的。环境法内容广泛,内容广泛,内容广泛,往往涉及多学科,与其它部门法交叉。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议程中,“环境法和法规很重要,但是,仅此并不能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法律生态化并不只是完善环境资源法,而是涵盖了其他部门法。建立生态文明制度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生态化。专利法是促进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核心动力。保护智力成果,促进智力成果的应用扩散,鼓励创作者不断创新,是知识产权法的目标。在知识产权制度中,利益均衡原则贯穿于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法的生态化是对传统法律目的、法律价值、法律调整方法、法律关系、法律主体、法律对象、法律原则和责任的绿化或生态化。其价值取向是以环境公正、环境公平、环境民主、环境利益、环境安全和生态秩序为其价值取向,从而确定了主体人与客体自然的法定关系,并将其作为一种特殊法律地位。在环境问题中,往往与技术密切相关,专利生态是风险防范原则的体现。专利法律所体现的生态观念是生态利益与人权并重,生态化解释涉及环境资源利用的生态化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将环境资源利用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二是要推进绿色创新专利制度。
(一)国内。
1.我国环境资源现状的要求。
我们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资源少,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经济活动、日常生活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是环境资源现状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可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科技”又称“生态技术”,是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节约能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具有环保效益。环保技术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按照绿色技术的作用,将其划分为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不同于传统生产技术,它是一种预先控制技术,在环境法上充分体现了风险防范原则。环保技术能在保证生产活动的同时兼顾环境。建立绿色专利制度,有利于提高科技对环境的支持能力,保证经济建设的生态安全。
2.专利制度的价值体现。
从总体上讲,利益是推动发明创造的动力,是市场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标尺。专利权是市场主体获取利益的一种长效保障。正如所有权会使生产倾向于预先投入最少的产品一样,没有专利制度,社会就会失去发明创造的活力。专利制的价值在于促进技术创新,对科技研发具有导向作用。如果因为制度上的缺陷而造成技术保护不力,市场主体的可期利润低于研发技术的成本,市场主体就不再愿意投入科技研发,进行发明创造。在现有专利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绿色技术法规来有效地保护绿色技术和促进绿色技术的发展。在绿色技术方面做了特别规定,建立专门机制,可以强化绿色创新的发展导向,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技术研发,这是专利制度激励导向价值的体现。
㈡国际事务。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挑战,原本不以环境为导向、以气候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制度,必然发生“绿化”。绿色技术是国际公约中的有关条款。TRIPS协议第27条限定专利授予对象,其中规定:“成员可以拒绝授予某些发明专利权,例如,禁止商业使用这些发明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或道德,包括保护人类,有必要的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避免严重破坏环境,在这种拒绝给予的情况下,并不只是因为这种使用是其法律所禁止的。"关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二十一世纪议程的提案,提议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法律,该法第八章规定,"为了有效地将环境与发展纳入各国的政策和业务,必须制定并实施一体化,必须制定具有约束力的、有效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社会、生态、经济和科学的原则。”
在此背景下,发达国家积极倡导发展绿色技术,对物权法资金支持政策给予制度保障,专利制度为绿色技术打开了广阔的大门。在发达国家,绿色技术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在对绿色技术进行保护和发展的同时,专利制度阻碍了绿色技术的推广,成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获取绿色技术转让的障碍。在环境问题上,各国都存在着共同的课题,国际公约一直在努力推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绿色技术,但这一进程非常缓慢。我国要想赢得先机,必须加快我国绿色技术的自主研发,从进口技术向创新技术转化,才能真正实现绿色技术的自主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