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时间:2023-10-23 23:14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1风险管理现状
地铁具有运量大、快捷方便、安全准时、限制小等优点,已成为世界主要城市解决拥堵问题的必要选择。近年来,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中国大量城市启动了地铁项目。2017年底,中国大陆34个城市开通地铁运营,共144条线路,总长5022公里;44个城市建设地铁项目,约4500公里,26个城市建设100多公里,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天津200多公里。
地铁建设方兴未艾。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警惕地铁工程是地下工程。由于地下环境的不确定性、周边环境的复杂性和施工水平的局限性,地铁工程的建设存在很大的风险[1]。仅2008年以来,我国就发生了20多起地铁工程等级事故,其中杭州地铁1号线萧山湘湖站基坑坍塌,造成17人死亡,损失最大。
但与此不同的是,我国对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总结研究较少,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的书籍大多集中在运营阶段。虽然近年来政府和企业开始重视风险管理的研究,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投资,但与建设需求仍不匹配[2]。因此,加快风险管理研究,增加风险管理投资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2风险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2.1缺乏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我国地铁工程专业人才储备相对较少,特别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水平高、专业素质高、风险控制能够采取科学有效措施的高端人才。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水平,风险防范、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地铁工程建设的需要
2.2管理体系与现场需求不适应
(1)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方法的准确性较差。在城市地铁项目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在风险识别和评估中,往往局限于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缺乏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
(2)危险应急机制不能满足复杂情况。大多数地铁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启动应急预案来控制大部分风险,但面对复杂的情况和较大的风险,会暴露出现场混乱、组织不当等问题。风险应急处理是风险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失控会扩大风险,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2.3各责任主体的业务缺陷和操作错误
(1)基本信息获取不对称。从目前地铁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的数据库系统和可靠的地理地质信息系统并不完善。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早期环境调查不够彻底,地下管道和障碍物勘探过程中存在遗漏问题[3]。
(2)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风险规避不够彻底。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设计计算理论有限,各站风险特征分析不完善,施工图设计不完善。
(3)风险管理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错误。这主要体现在各参与单位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对风险复杂性、危害性和事故突发性认识不足、思想重视不足等方面,直接导致制度实施打折[4]。
3.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3.1制定风险管理全过程规划方案
项目成功后,对项目建设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可行的内容可分为三种:无风险、可接受风险、可避免风险或通过控制转移风险。针对可避免或转移风险的控制,在现场施工前制定风险管理全过程规划方案,明确风险管理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组织体系、管理方法、工作流程和责任划分,指导和规划风险管理全过程,从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回答风险是什么、如何发现、如何控制等关键问题[5]。
3.2布局专业人才培养规划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培养地铁工程各参建单位内部施工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吸收外地风险管理高端人才。建立具有天津地铁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人才库,对各参建单位风险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实行准入备案制,确保本地区人才不流出,吸引外地人才进入天津。
3.3提高基础信息的深度和准确性
充分利用勘察物理勘探阶段的监理单位,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检查周边环境调查工作。调查方面越全面越好,调查数据越详细越好。充分的环境调查是设计阶段风险控制的基础,是施工阶段风险管理的源泉。在施工图纸中,必须明确风险识别、应对措施和计划。
3.4提高风险应急机制的实践性
建立保险情况立即报告制度,按照谁延误、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自下而上的立即报告机制,坚决杜绝隐瞒、谎报、延迟报告,确保第一时间全面把握风险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在广泛调研国内其他城市良好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实战实践的原则,完善集团应急管理体系,细化安全应急预案,网格化布局应急队伍,规范定制应急设备;每年集中实战演练,提高应急演练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技术水平,充分依托科技信息手段,积极探索现场处置“可视化”建设,为准确下达指令提供科学依据;组织专门团队研究高效灌浆、快速大坝等新技术、新设备。
3.5增强系统与现场界面的契合度
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落实,逐人签署目标责任书,明确各单位各级人员的安全目标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调查机制。加强源头风险控制。坚持预防为主,密切关注规划设计、招标、工程前期等环节,将人、机械、材料等硬性指标,特别是关键设备纳入招标合同条款,严格实施分包团队准入制度,从源头上规避和降低施工风险。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改造升级地铁安全监控平台,上传风险源和关键环节施工数据监控平台,施工单位配备监控平台同步终端设备,实时跟踪和掌握预警情况。按照监督分离的原则,成立专职安全监督小组,独立运行,确保安全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密切关注实名系统管理,将风险点的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纳入实名系统管理范围[6]。
3.6基于信息化管理的施工现场
建立包括视频监控和信息监控在内的风险管理大数据库,统一收集各风险点的基础数据、监控参数和施工状态,根据部位和类别自动梳理,实现全天候、无死角、全信息的监控,辅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标准,对综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第一时间向专业管理人员发出风险管理异常预警,通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对预警情况进行二次分析判断,然后采取措施直至预警消除。系统的本质是依靠信息化先发现隐患,再进行预警,最终解决问题的闭环控制系统。该监控信息系统可由五个子系统集成,即风险监控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施工进度和监控信息,协助风险管理各方规范地铁工程关键环节的管理;盾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概况、水文地质条件、施工进度、盾构掘进参数的集成,根据系统信息评价盾构施工现状;隐患排查治理系统,利用施工、施工、监理、第三方四个检查层次,按规定频率对现场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检查,对系统中发现的隐患进行上传、整改和注销;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施工现场监控的全覆盖,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监控,有效提高了风险管理监督效率;实名制管理系统通过投标人每天刷脸登录和系统定期统计通知,提高了投标人的到达绩效率,保证了施工现场的风险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