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后发劣势与中等收入陷阱的最直接原因
时间:2021-10-22 09:19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预防“后发劣势”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入世后的我国,不仅享有国际贸易规则中的“WTO红利”,而且在技术领域的“后发优势”也得以实现。招商、中外合资、以市场换技术等,在短期内大大提高我国的制造业水平,并走出国门,快速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国内生产总值迅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当然是入世后我国政府的明智选择,如果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依靠自身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每件事都有两面。如果一个国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它也能使一国在短时间内处于停滞状态,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附,从而陷入“路径依赖”困境。所以,拥有“后发优势”,必然存在“后发劣势”。这一所谓的“后发劣势”,是美国经济学家沃森提出的,意为“未来的诅咒”。之后由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北京发表演说。““后优劣势”的中心思想是,落后国家发展晚,可以模仿发达国家,模仿有制度模仿和技术模仿两种形式,落后国家由于模仿的空间很大,不存在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达到发达国家必须在一定的制度条件下才能达到的目标。然而,落后国家以技术模仿代替制度模仿,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很好的发展,但也会给长期发展留下很多隐患,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发展失败。使用这一理念的杨小凯,是为了说明中国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有很多“后退劣势”的例子。从国际上看,拉美是一个典型。而且在国内,洋务运动和甲午战争的失败是比较明显的。“技术换技术失败,也是“后发劣势”现象的一种表现。后发劣势与中等收入陷阱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后一种不利因素”是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最直接原因。它的逻辑关系表现为:后发优势——发展迅速——制度障碍——边际递减——后发劣势——路径依赖——中等收入陷阱。“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道格拉斯.诺斯所谓的制度被锁定了。只有在“后发优势”的基础上,才能突破原有的制度壁垒,焕发社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摆脱“路径依赖”的怪圈。
当前,国际上被认为只有日本和韩国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日本、韩国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依靠技术不断引进、吸收、创新,最终成为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结论。在总结了前苏联和我们国家的改革实践之后,吴敬琏写了《制度重于科技》一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改革实践证明,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进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这个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它的内在逻辑关系却被人们所忽视。科学和技术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那么,科技的发展依靠什么?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它被称为“制度”。体制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和可靠保证,只有制度才能提供持久的激励和有效的结果保护。所以,制度是生产力的“生产力”。
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是要防止“后发劣势”的形成,走上“中等收入陷阱”的道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主要依赖于粗放型的资源投入,创新能力不足是不争的事实。这一创新能力的缺失,体现了我国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于技术创新的制约。当前我国改革的乏力,使得很多体制上的障碍不能突破,直接制约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比如我国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占了大部分资源,垄断性经营,不交租金,只是象征性地向国家交纳利税,与私营企业构成了不正当的竞争。以政府为后盾,廉价的资源保障和垄断利润的可靠来源,创新的动力自然非常有限。但私营企业虽然具有创新动力,但缺乏创新制度的支撑和保障。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原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通胀及产能过剩等不利的经营环境下,工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被抛弃,而转向市场投机则是无能为力的选择;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执行不力,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政府合谋迫使企业放弃创新,而选择举重若轻;人为制造的“劳动力优势”使得企业将利润增长点放在压低劳动力价格上;行政化的教育系统和数字化的评估系统,使得教学科研活动偏离基本价值取向等。如果一个国家将价值锁定为权力和金钱,那么很少有人会“仰望星空”。
科学发展观应以尊重规律、吸取教训、努力创新为前提。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避免走弯路,甚至危机。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格局下,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兴起,必然会遇到更多不利的困难和障碍,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突破制度障碍,才能使“WTO红利”和“后发优势”逐步缩小,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