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中国斑纹叉尾鱼的发展和出口产业
时间:2021-11-16 23:48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青、草、白、鲢是中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食用过,但对“斑点叉尾鱼”的大多数人却鲜有耳闻。
斑纹叉尾鲈(Channelcatfish)起源于北美,在美国有很长的养殖历史,是美国最大的淡水鱼,因其肉质鲜美而深受美国人民的喜爱。斑纹叉尾鱼是温温性鱼类,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食性广,而且很容易被人工饵料驯化,是一种优良的养殖品种。由于肉中没有骨刺,出肉率高达40%左右,这使得斑点叉尾鱼工厂化加工切实可行。这种鱼在中国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是怎样发展的,中国又该怎样把这种鱼做大做强呢?该问题将在本文中加以阐述。
中国斑纹叉尾鱼的发展和出口产业。
(一)品种引进与养殖推广。
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斑点叉尾鱼,经移植、驯化和养殖试验,于1987年获得成功。一九九七年全国水产业技术推广总站从美国引进六十万尾鱼苗,分别放在北京小汤山(阿肯色品系)、湖北武汉(密西西比品系),江苏泰兴(德克萨斯品系),其中北京小汤山地区全部死亡;1999年又一次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引进70万尾,位于总站的北京通县基地、上海南汇、江苏泰兴三个地方;2004年,中国渔业协会大闸蟹分会引进44万尾,放在湖南沅江,江苏洪泽,泰兴,福建闽清,江西南昌,峡江,万安,于都,鄱阳,赣州,这次引种单位涉及最多。
现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河北、陕西、山东、内蒙古、新疆、云南、吉林、云南、广东、辽宁、黑龙江、云南、上海、安徽、北方向黑龙江,南向两广,基本覆盖全国。根据不完全统计,年产量约10万吨的斑纹叉尾鱼,主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流水养殖等。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中部省份。经二十多年来的推广,花斑叉尾鱼苗的大规模生产与养殖技术已相当成熟,普遍投喂颗粒饲料,浮性饲料已逐步接受。
(二)出口业的形成和发展。
2003年前,中国斑纹鱼主要消费为国内鲜鱼,因其肉质鲜嫩,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2003年5月,美国对越南鲶鱼进行倾销,这对中国斑点叉尾鱼出口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全国为数不多的信息灵通、快速反应的加工厂闻风而动,开始向美国发样、出样品柜、小批量出口。
这几个加工厂几乎都是从小龙虾加工而来(在每年8月,小龙虾生产结束,正好接上斑点叉尾鱼加工),从湖南,江苏,湖北等地,当年出口500吨左右的鱼片。尽管出口量不大,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外引起美国商贩的注意,订单纷至沓来;在内引起鱼种脱销,成鱼价格上涨(4.5元/斤—5.5元),形成几个卖场:鱼种,成鱼和鱼片市场。从那时起,由于出口的带动,中国斑点叉尾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形成了养殖、加工、贸易的产业化链。据悉,2004年的出口量大约是1500吨。外销产品有冻鱼片、鱼肚。
二、斑纹螺的出口贸易。
其品质及口味符合北美及欧盟市场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2003年越南鲶鱼被美国定为倾销,美国将对从越南进口的冷冻大鱼片征收191%的反倾销税,该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已经失去竞争力,初步估计美国至少有2亿-3亿美元的市场空缺,由于我国对叉尾鱼种的养殖,加工生产成本低,出口潜力大,国际市场上的鱼片(在美国本土生产一磅(1磅=0.454公斤)鱼片的加工总成本为65美分,与我国相比,生产一磅加工成本约35美分),从那时起,中国斑点叉尾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一)国际市场开发。
自2003年定为倾销型鱼类以来,中国大鱼出口企业一直致力于美国市场的发展,并以每年20多个柜(1个40英尺冷柜平均装20吨鱼片)增加到超过300箱。
2007年6月28日,美国FDA(FDA)做出了一项决定:将五种中国水产品,包括叉尾鱼,并严格检查药物残留。这个决定一出,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导致加工厂停产,市场不景气,许多养殖户放弃种苗,改种其它品种,当年鱼片出口锐减至100个,2008年鱼片出口锐减至100个左右,但没有显著增加。
除美国这一主要市场外,每年一次的中国渔业展上,中国出口企业都极力推销中国的大闸蟹,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和西班牙。刚开始还有一些订单,但是后来由于越南政府支持了其国内大批量的鱼片价格补偿,使得越南大闸蟹到俄罗斯港口的平均价格只有USD2.5/KG,而且,以中国成本计算出口至俄罗斯的价格至少是USD3.8/KG,所以最近几年因为越南政府的价格补贴,使中国鲈鱼在其他国家失去了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