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悲伤和无奈的“世界工厂”
时间:2021-11-25 10:15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长期以来,由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方针,中国在许多领域,许多行业都基本放弃了研发,这就导致中国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高达50%,而作为前世界工厂的美国和日本只有5%左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约占0.03%,99%未申请专利,60%的企业无商标。90%的出口货物都是贴牌的。虽然中国彩电、移动电话、DVD播放机等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主要芯片依赖进口。
在金融危机袭来时,虽然中国远离飓风中心,但许多没有自主品牌、没有自主设计、没有核心技术的“三无”代工企业受到巨大冲击,不少企业因此倒闭。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所以中国的“世界工厂”只是一种“赚点面包屑”的微利加工厂。一些学者估计:国外投资者拿出30%的资金,持有50%的股权,获取70%的利润。而且“贴牌生产”更多,外国人拿走了92%的利润,中国最多得到8%。
美国把“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作为世界工厂,而日本则是“丰田模式”和“日本式管理”。这是中国的贡献?受到某些地方政府的宠儿,其大老板们长久以来就被他们奉为皇帝的富士康,所“贡献”了无与伦比的大规模“军事化管理”,将生产流程分工到极致,一天工作十小时就能装上上千颗螺丝。于是,最后变成了物化的生产工具,极端枯燥的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迫使一个个“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今世界日益向人性化经营迈进,这种反历史潮流的生产管理方式,正映照着中国这一“世界工厂”的悲哀。
一家中国计算机制造商说,中国制造的每台计算机,只能赚几个苹果的钱,但是却消耗了很多资源和环境。类似地,中国只生产一亿条内裤,换成一架波音飞机,这不仅仅是天方夜谭的天价收入差距,还有巨大的环境代价。制造一亿条内裤与制造一架波音飞机相比,由于印染业是个污染非常严重的产业,环境损失更大。今天,中国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受到酸雨的影响,90%以上的自然草地退化,3亿人无法饮用安全的饮用水。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大致与污染成正比,而环境恶化的情况依然日益严重。与欧美相比,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结构相差甚远,人均资源占有量和环境容量仅为欧美国家的几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发展中国家解决了GDP8000~10000美元的人均环境问题,而中国支持不到这一天。
全球工厂要消耗大量能源,煤发电占中国电力总量的70%左右,因此,煤的开采已经成为中国多年的"朝阳产业",工业上为了满足“世界工厂”的巨大能源需求,已有很长一段时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矿难国。前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于2007年公布了一组数据:中国煤矿造成的百万吨死亡2.041人(之前为2.83人);印度与煤炭发展中国家一样,例如南非,百万吨死亡率约为0.5人,是中国的1/4;而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只有0.03~0.05。绚丽多姿的焰火照亮夜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制作烟花是一种危险的工作。现在,世界上有3/4的烟火来自中国。另外,从事这类危险工作的工人所获得的工资也很低,企业所挣的钱也很少。“血液里的煤和绚丽的烟火,映着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