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的时间周期较长
时间:2022-01-01 18:03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商业礼节是人们长期从事商业活动而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民族主义等方面的差异,商业礼仪既具有国际性质,又具有民族性。西方人以儒家、道家思想为核心,与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必然导致中西商业礼仪的差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经济摩擦也不断增加。了解不同国家的礼节,掌握跨文化交际技巧,对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称呼方法很不同。
两人商谈时首先要做的是问候,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首先,中国人对家族有很强的观念,讲“上、下”、“贬己尊人”。把自己当作轻蔑、拙见、冷落等,对别人称之为:贵、你、某某经理、某某局长等等。西方人的称谓规则简单明了,“你”是you,“我”是me,很少用头衔称呼他人,甚至也仅限于针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团体、军事或法律专业人士,例如普林斯·威廉姆(威廉王子)和普雷丁·奥巴马(奥巴马总统),法瑟·韦特(怀特牧师)等。一般陌生人之间的称呼是Mr.(先生),Mrs.(夫人),Miss(小姐),熟人之间以名字相称,这是一种亲密无间,相互熟悉的表现,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可以用名字称呼。而另一方面,以儒学为主的中国尊老,则认为老人是智慧的象征。在汉语中,有许多习惯用语体现了这种价值观,如“刀刃不老,老当益壮,姜还老”等。对年长的人在称呼前,要在姓前加“老”字表示尊敬,如“老领导、老同志、刘老、张老”等等。西方凡事都着眼未来,一切都向前看,“老”是软弱、不中用的代名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称别人“老”是粗鲁无礼的表现。所以和年长的人在交谈时,应该尽量避免提及或者采用委婉的方式,比如使用senior,elderly,advanced来代替old。
第二,时间观念是不同的。
西方的时间观念是直线的,他们认为时间已经过去了。所以,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严格的时间表,并把交往对象是否守时作为衡量个人品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大部分西方国家,如果安排一个商务会议至少要提前两周,如果有特别重要的事,至少在2个月前去预约,最后一刻才联系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而且通常会被拒绝。商业谈判时,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不喜欢停下脚步或保持沉默,习惯于快速战斗。中国传统文化则推崇环状时间观,认为时间如环状,可以不断循环、重复。所以,中国人安排的时间比较随意,不太注重预约。而且,中国人在经商中注重人际关系,喜欢感情投资,慢慢地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重视长期的相互信任,因此,中国人在商务活动中的时间周期较长。由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急切地想要谈正题的西方人,对此表现出的无奈和焦虑,中方常常误以为是缺乏诚意;而寒暄的中国人则被认为是东拉西扯、不务正业。若不了解这些时间概念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进行。
此外,西方人对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也有严格的区分。若为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工作时间进行;若为私人交往,则选择在对方下班的时间进行。而且中国人在时间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后谈论公事或工作时间谈论私人事务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三、饮食都有各自的特点。
宴会是沟通感情、促进友谊的一种方式,东西方商界人士都很喜欢。但中国主人与西方主人的风格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饮食习惯不同。立足于农业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夹菜、长筷等为主要食物,形成了一种共餐制度;西方发达的畜牧业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物,而切肉的刀叉则带来了分食制。所以,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会议,和客人谈笑风生,兴高采烈;而西方人则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连汤、咀嚼食物也不会发出声音。
第二,中国人宴客讲究排场,美食琳琅满目,并不断劝酒,代客夹菜,只有主人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而西方富裕人士则崇尚节俭,连正餐的正餐都不多,而且要尽量吃完,不要浪费。老板们永远不会勉强别人,“helpyourself”,客人吃得多、吃什么全由他们自己决定,如果客套的话就只能饿肚子了。此外,在烹调过程中,也要考虑西方人不吃宠物、动物内脏、头、脚、爪、鱼肉等食物的禁忌。在这方面,中国人很少忌讳。
第三,中国人的宴席礼仪是左的,西式的是右的。再者,在旧社会陋习的影响下,女性整体地位比男性低,坐姿一般不显眼;而崇尚骑士精神的西方则讲究“女士优先”,男士要替身边的女宾拉开椅子以示尊重。吃完饭,等女主人站起来离开,其他的可以离开。
最终,地位重要或关系密切的人会被邀请到家里参加宴会。西方人不能早到门,因为主人可能还没准备好,来早了会让主人忙乱。中国的客人有时会提前几个小时来到主人家,女士们忙于准备食物,男士们则一起聊天、看电视。餐席上,西方人会热情地说:“这是我的拿手好菜!”或者“这道菜是为您准备的。"而视谦逊为美德的中国人佳肴满桌,还不断地说:“菜做得不好,请随便吃点。”对新来的西方人来说,可能会很反感:“菜烧得不好,何必请我,难道不重视我?“而且,中国人请客的时候,如果吃的东西吃完了,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面子,因为那表示饭菜还不够;而西方的女主人看到了,也会很高兴。如果还剩不多的菜,反而会垂头丧气,这就说明它的烹调水平有待提高。因为中西宴客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以适当的礼节款待他们。
四,送礼物的方式不同。
送礼物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中外商务人士都很注重送礼,增进友谊。但是,中国人与西方人在礼物的选择、送礼的礼仪方面则各不相同。而在中国,虽然嘴上说:“礼轻情义重”,但一般都认为礼物越珍贵越好,太简单或便宜的礼物不但没有促进情感,反而可能冒犯他人。西方送礼比较注重礼品的文化格调和艺术品味。例如:献给女主人一束美丽的花,送给朋友一瓶名酒或工艺品。一般说来,他们不会送太贵的礼物,但却很注重礼物的包装,以此来表达深厚感情。
不同国家的人在仪式上所用的语言也非常独特。而中国人则一再推辞,盛情款待收礼之后,也会说“让你破费”,而不是当面拆开礼物,恰恰相反,西方人总是很爽快地收好礼物,将礼物拆开并表示惊喜和感谢。她们觉得赞美就像赞美送礼的人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人会认为中国冷淡、虚伪,收受他的礼品就置之不理,使送礼人很尴尬,会认为是你不珍惜自己送的礼物,甚至是不尊重他;而中国人会觉得西方人逼不急不急,贪婪,举止粗野。
五,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在日益密切的中西交往中,我们必须正视中西商业礼节的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平等交往。与此同时,加强礼仪专业人才培训。因此,大学必须把既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又能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英语从事涉外活动的人才队伍。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应不断强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将跨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扩大学生的全球思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高商务沟通效率,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