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
时间:2022-01-05 18:17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关于台湾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经验。
这一转变轨迹可从上述台湾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轨迹来看:第一阶段基本上属于劳动力密集,具有高度加工性的行业,第二阶段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但是,半技术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已经呈现出增长趋势,到第三阶段,已经明显向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附加值的行业发展,劳动密集行业已经接近萎缩,第四个阶段是高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高峰期,而在这一阶段,出现了知识服务型产业的萌芽,并且在这一阶段已经显示出显著的增长,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产业。作者认为,台湾加工贸易的成功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以适应世界经济环境变化。加工贸易在台湾的发展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转型都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发展之初,面对发达国家劳动力价格上涨,商品供应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台湾当局在发展初期,充分利用岛内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后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影响了岛内经济,其价格上涨,工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涨,再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东南亚国家劳力密集型加工贸易的逐步兴起,使台湾省的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这样的话,台湾人及时颁布「工业升级条例」(1991年),鼓励加工贸易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技术来提升产品质量,同时,也要抓住跨国产业转移的机会,出台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产业到加工出口区发展加工贸易,使加工贸易进一步转向技术密集型。21世纪以后,随着“新经济”(知识经济)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在适当的时候,台湾出台了《知识经济发展纲领》(2000年),"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和《服务部门行动纲领》(2004年)等经济规划,积极发展知识服务产业。
2.根据岛内产业政策,适时调整加工出口区设立政策。先作产业调整,台湾加工出口区发展初期设立17种外销企业,其中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制革、纺织、成衣等。一九八八年,批准设立商事和咨询服务行业。一九九四年,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取消了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允许设立精密机械、精密仪器、电子、光学等13种。一九九七年增加到十八个类别,增加了很多高附加值的行业,如仓储、转口、货物装配、检验等。台湾加工出口区成立之初,是为了吸引产业投资、扩大外贸、创造就业机会、引进最新科技。台湾当局于一九九六年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将加工出口区改为加强产业竞争优势,结合国际市场需求,提升国内技术水平,引进跨国企业投资。其后,为配合台湾「亚太营运中心」规划,调整加工出口区职能,设立仓库转运区。在2000年,加工出口区确定的未来目标是发展为分销和全球物流中心。对这些设定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对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3.实行委托加工制度,鼓励在岛上采购。加工出口区发展初期,台湾的机器、原材料、零件几乎都是靠进口的。随著加工贸易的发展,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在发展岛内进行采购,可与国外厂商分享经济成果,加强岛内联系。为此,有关部门以优惠政策鼓励区内厂商到岛内采购,积极吸引外资企业与岛内中间产品供应商合作,技术员通过组织管理技术观摩、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来提高产品质量,推动岛内产业发展,提升科技水平,从而为台湾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例如,高雄加工出口区,在前三年,岛内购买商品的比率仅为7%,而从197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增长,一九七三年增至百分之十七,到1980年几乎只有三分之一,当地有1000多家工厂在加工区周围建厂,产业关联度大大提高,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4.注重发展国际物流产业。伴随着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台湾的国际物流配送需求也急剧增加。1970年代,台湾当局大力推行「十大」建设,进行公路、机场及港口建设,打通台北、高雄等交通,为国际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世纪80年代台湾完成工业化后,「经济部」开始推动流通自动化,将自动化延伸至物流领域。近几年来,台湾受「亚太营运中心计划」的推动,在高雄、台中港及周边地区,设立了以海空联运为主的仓储转运区,以促进邻近地区的通讯、金融、保险、研发等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因此,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对台湾的服务业外包、研发投资、原材料采购等,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也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