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经济论文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2022-01-05 18:15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形式,加工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出口、利用外资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高昂的环境成本,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此,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于2007年7月23日联合发布了新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新增海关商品编码1853个,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和产品,纺织纱线等高污染粗加工商品;2008年4月,新颁布的“加工贸易禁售商品08版”中,共列海关新品种1816项,包括高污染新增产品代码,这是一份39份具有高度环境风险的禁令。这对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真正实现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和众多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加工贸易在我国台湾地区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次成功转型,其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此,笔者尝试通过对台湾省加工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探索其成功转型的经验,以供在大陆上推进加工贸易升级之用。
台湾加工贸易发展历程。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加工贸易主要是通过加工出口区进行,因此,其转型升级更多是通过开发加工出口区来实现的,根据加工出口产品性质的不同,其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
1.初级阶段(1966-1973年)。20世纪60年代,国际市场商品普遍供应不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新技术革命而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原因,面临战略调整。台湾当局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审时度势,采取「进口-加工-出口」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以进养出,以出促工,以外贸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一九六五年,台湾首次设立加工出口之地,高雄加工出口。一九七一年又增设楠梓、台中两个加工出口区。目前,加工出口地区主要是发展100%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如成衣、针织、皮革、工艺品、鞋业、家具、玩具等行业。到1973年左右,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的规模进一步膨胀和扩大,使开工率达到了加工出口区历年来的最高水平,此后则逐年下降。在这一点上,台湾当局将主要从日本(部分来自美国)进口电子零件和化学原料,从美国引进机械设备加工制造一整套家电、化学纤维和纺织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
2.发展阶段(1974-1983年)。一九七三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台湾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价格上升,经济增长率大幅波动。与此同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也纷纷建立加工出口区或特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使台湾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减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台湾加工出口地区求生,适时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战略,由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但是这一阶段仍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占60%,而且还辅以技术性贸易,例如收放机、电阻、PC板等初级电子产品。
3.最初的转变(1984-1995年)。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再度出现贸易保护主义,这给台湾的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再者,从日本进口的零件和工业原料,再出口到美国的「三边贸易」结构,使台湾对日本的依赖程度更高,进口价格受制于工资增长,工资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企业成本上升。加之台币估值过高等因素使岛内加工出口区竞争力下降,进入又一次调整转型时期。在此期间,台湾的加工出口地区投资虽有持续增长的趋势,但企业数量、就业等指标却一直处于下滑阶段,例如,投资由1986年的4.59亿美元增至1994年的9.68亿美元,引进企业数量由1986年的252个减少到1994年的233个,就业率由1987年的90807降至1994年的41925,加工区的就业人数占制造业总人数的比例1986年后开始加速下降,一九八六年占3.13%,一九九四年只有1.69%。主要表现在加工出口地区投资向大型化、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其中科技产业超过65%,除成衣外,几乎全部被淘汰,代之以IC加工产品、光学产品、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及精密机械等。
4.第二次变革(1996-2000年)。以国际知名厂商的OEM生产,以及逐渐在主机板、IC设计及其他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环节,建立竞争优势,在此已成为拥有自己品牌和核心技术的全球知名厂商之一,并逐步在主机板、IC设计及其他产业领域建立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台湾当局也以优惠政策,吸引高新技术跨国公司到台湾建立研发中心,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在这个阶段,高新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已经超过了80%,产品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密集产品之外,还包括IC电脑组合式产品、数码光学产品等;另外,还有以仓储运输和贸易服务为代表的知识服务业,如仓储运输和贸易服务等占10%以上。
5.第三产业(2001年至今)的转变。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台湾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产业结构也面临着深刻的调整,与此同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为台湾的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台湾人自觉推行「以知识为本」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创新研发及产品高增值,并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简称知识服务业),使其逐步取代制造业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台湾省工业所占比重2005年下降25.0%,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21.4%,服务业占73.3%,知识服务业占占32.7%。在此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加工出口地区又一次转型,出口额超过60%的出口额。其主要产品有仓储转口服务、咨询服务、研发设计、贸易服务等,而高科技制造业的比重在40%以下。新增的高新技术产业有生物化学技术、纳米技术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