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物流金融的基本运作模式
时间:2023-02-27 23:23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物流金融的基本运作模式和发展制约因素
(1)物流金融的基本运作模式。根据深圳发展银行的分类,根据企业融资所涵盖的自偿贸易融资基础产品,从风险控制体系的差异和解决方案的问题导向维度,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可分为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存货融资。其中,应收账款和存货融资是国际上广泛接受的融资产品,其融资具有成熟的法律框架和实践基础;预付款融资可视为“未来存货”融资,其风险控制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供应商提货权向实际动产控制的转变上;仓单质押属于存货融资模式,又称整合仓库模式,是指融资企业在采购销售过程中将独特的商品或生产原材料存放在银行指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凭物流方出具的评估证明向银行进行短期贷款的金融创新商业模式。物流金融具有独特的业务流程。以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为例,可细分为静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和动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静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是指客户将存货交给银行认可的监管企业监管,监管企业向银行出具质押专用仓单或质押清单,银行相应提供融资。这样,未经银行同意,客户无法提取或更换货物。动态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是指银行确定质量类型、数量和价值的最低要求,并办理质押融资,超出部分客户可自由存入或提取。这样,监管机构负责审查客户在质押期间自由存入或提取的货物是否符合银行的最低要求,以确保质量价值不低于银行确定的金额。如果制造商或贸易企业不能在贷款期限内偿还贷款,银行或物流第三方有权在市场上拍卖货物,以补偿贷款本息。其基本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从仓单质押的业务流程可以看出,物流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关注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库存,是否有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引入物流第三方,负责质押货物的验收、价值评估和监督,并向银行出具证明文件,协助银行评估和控制风险。
(2)发展制约因素。在物流金融的经营模式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信贷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能完善整个信贷管理的各个环节,将促进物流金融的发展,提高双方的资本流动性,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但从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现状来看,物流金融服务市场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首先是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金融服务。目前,我国已形成三个层次的物流企业。一级是物流领域的龙头企业,包括三家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包括中外运输、中远物流和中国物资储运。业务覆盖面广,在各地建立了专业的仓储监管队伍,资金实力雄厚,偿付能力强;第二级是以广东南仓、浙江物业集团为代表的区域性中型物流监管公司。市场反应敏锐,监管体系完备,在区域市场具有业务优势,但与大型物流企业相比,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第三级是一些以民营为主,经营灵活的中小物流企业,但资金实力较弱,内部管理规范性和专业性较差。虽然物流企业监管的专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能力不断提高,但中小物流企业,特别是二、三级物流企业,在客户筛选、质押价值评估和掌握未来价格波动趋势方面仍缺乏专业能力。银行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最关心的是客户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存储质押物的价值,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充分掌握客户企业的信息,对质押物的质量和价值评估具有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然而,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只是一种简单的业务关系,不能充分掌握其信用状况;缺乏全面动态掌握物流信息、货物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和供应链方案设计的能力;对质押物的价值评估和未来价格波动的变化没有深入的研究。这些缺陷使得物流企业无法很好地满足银行对客户信用识别和质押物价格波动风险的管理要求。因此,在融资服务方面,银行更倾向于信用良好、发展规模大的一级物流企业,往往增加对其他类型物流企业信贷条件的限制,使中小型物流企业难以融资。二是金融机构融资制度的制约。
在我国整个金融机构融资体系的设计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一直难以解决。在改革开放前的金融机构融资体系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有国家统一的信用担保,提供融资服务的银行从不担心金融产品的效益和风险。在此基础上设计的金融融资体系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信贷信用方面的地位几乎是平等的,差别不大。改革开放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也是金融业从计划面对市场的过程。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贷款资金回收的效率、风险和稳定性已成为金融机构融资的关键问题。因此,在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方面,特别是对新成立的物流企业,银行更愿意采取观望和保守的信贷政策,以确保资金回收的速度和数量。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虽然到2010年底,我国城乡信用合作社、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47家城市商业银行,但由于未获得政策融资权、自身发展问题和整体实力、知名度、业务范围、规模,中小型金融机构属于弱势群体,部分也面临损失和支付风险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物流金融的融资保障将大大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融资范围将进一步缩小。最后,低碳经济产业发展的多样性和效益风险增加了金融服务业信贷识别的难度。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包括低碳技术、新能源、低碳设备、低碳材料等低碳经济本身发展所需的相关行业,以及传统产业向低碳产业的渗透与结合,如混合节能产业、物流产业,以及清洁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等传统产业,更广泛地涉及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形式、新领域。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低碳行业不能立即反映其市场效益,或者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反映,但长期未来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信贷风险。尤其是最近光伏产业全面退缩的事件,虽然背后仍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对于金融服务业来说,更倾向于选择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更稳定的其他行业。正是由于上述综合考虑,创新新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弥补金融业与物流业紧密结合的专业缺陷,将有助于提高低碳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