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时间:2023-05-13 11:31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1.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在河北省《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普及,形成了若干示范模式。但各学校情况参差不齐,整体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
1.1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忽视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的,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高校并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对创新创业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国家规定的公共课程,远低于专业课程;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独立于职业指导教育,没有特殊教材,只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模块;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未纳入人才培训质量标准,未能在培训计划、课程体系、教师建设、硬件保障等方面得到与其意义相匹配的关注和支持。
1.2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忽视其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及其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本课程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强。但目前,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纯理论教学的层面,缺乏创新创业的培训和实践,存在教学与社会脱节、实践性差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创业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更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的创业倡导。要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加创新,以自己的专业素质和面向社会的创新引领创业。
1.3创新创业教育特色不强,忽视了区域资源结合的有效性和优势
基于创新国家建设的需要和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然而,由于教学方法相似,教学内容相似,高校学生的创新创新现象严重相似,多集中在国家热点问题上,一方面浪费了智力资源,另一方面,许多地区痛点问题没有人关注。如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引导学生适应创新创业的方向和方式,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政策解决区域发展问题,就能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理念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和社会实践脱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2.1学以致用,“双创”教育要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社会
人才培养是为了服务社会,大众创业和创新教育也是如此。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的目的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应用”,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未来创新或实践创业。“大众创业创新”教育应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社会痛点是创造性创新的起点和创业机会的源泉。
2.2知行合一,“双创”教育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
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不应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加强实践性。一是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广泛开展参与式实践教学,注重考察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获得标准答案的能力;二是改革教师。除培养专职教师外,还应聘请行业内优秀人才、企业家、企业家、投资者等校外人士担任教学或指导教师,让学生获得实践经验;三是改革学制学分,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实验、竞赛等,在实践中发展和测试创新能力。
2.3因地制宜,“大众创业创新”教育要整合利用区域资源
这是避免创新创业激烈竞争的需要,也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市场竞争激烈,现有科技团队和企业拥有大量创新创业资源,大学生创新创业一般具有资产轻、团队小的特点;对于国家热点问题,高校蜂拥而至,导致创意融合。因此,“大众创业创新”教育除了传统的普遍创业教育内容外,还应紧密结合当地需求、当地环境和当地资源,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在创新创业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