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
“互联网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时间:2023-05-13 11:33 所属分类:经济论文 点击次数:
“互联网+”产生的社会背景1
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提出这一概念的人认为,“互联网+”是产品和服务与多屏全网结合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公式[2]。自提出这一概念以来,关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和讨论数不胜数,如“互联网+”下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互联网+”下传统企业结构的改革等。2015年,中国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总理提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在这种新形式下,互联网具有优化和整合生产要素配置的作用,有利于互联网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有助于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和生产力,促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形成更广泛的新形式[3]。因此,“互联网+”的产生具有多种社会背景,而“互联网+”的产生也改变了当前的社会背景,具体分析如下。
1.1中国外贸市场需求持续下降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和外部力量。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高达72%,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到2015年,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50%。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对外贸易需求不足,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4]。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中国参与国家竞争和国际分工的主动性不高,中国的外贸经济受到国际市场的极大限制。如果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中国的外贸经济将受到严重影响。
1.2中国生产者市场产能过剩
目前,中国已进入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这一问题的出现与中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机制、国家发展理念和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毫无疑问,中国生产者市场产能过剩的问题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水泥、平板玻璃、光伏、电解铝等行业,严重限制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中国生产者市场产能过剩的影响较大,会导致银行不良资产增加、社会失业率上升、能源资源枯竭加快、生态环境恶化等,对社会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5]。
1.3消费群体购买力整体水平较低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相对健康稳定,人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我国消费群体整体购买力水平仍较低。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消费者承担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风险。买房、养老、儿童教育、看病都要靠自己的收入,所以消费者可以自由控制收入少,消费者购买力低[6]。
2“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逐步实现了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和覆盖,“互联网+”时代悄然到来。在这个时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企业和产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和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2.1“互联网+”促进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变革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并逐渐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中国传统金融服务业也面临着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和挑战。例如,在“互联网+”时代,社会支付方式已经悄然改变,第三方支付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取代现金支付。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方式通过计算机、通信、信息安全技术构建第三方支付平台,建立银行与商家的联系,构建新的支付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和商家可以省去现金交易,只通过扫码、转账等操作完成交易,商家和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查询交易记录。可以说,互联网为第三方支付产业链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而巨大的驱动力,使第三方支付的功能更加完善,流程更加简化,为消费者提供了各种消费和金融管理选择。比如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资产管理、投资理财、跨境结算、保险代销等需求,有效维护消费者的权益[7]。
2.2“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结构改革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对中国传统产业起着颠覆性的作用。这种数据维度巨大、数据流快、数据类型多样、价值密度低的新型数据处理技术,不断创新优化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和资本管理方法。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为企业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使企业的决策和政策更具前瞻性和正确性;同时,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更加先进和智能化。具体来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迅速渗透到工业制造领域,工业大数据也应运而生。工业大数据的产生和应用,使制造业开始向智能化、工艺化、制造业化、企业智能化发展,优化了传统企业的商业发展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