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时间:2021-12-31 17:51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在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方面,高职院校要正确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即要在课程体系中全面体现培养目标,要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决不停留在课程教学浅薄的层面,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要为基点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设开始,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发挥才智的空间,使其与时代相适应,完成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明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更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学生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掌握上岗技能。与此同时,我们要认识和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挖掘市场需求,通过对人才类型及相应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应得的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所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不能完全建立在依靠服务行业的基础上,把产业创新、产业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定位。强调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发展的方向,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向以下三个方面倾斜。
首先,培养信息加工技术人才。伴随着因特网、计算机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的推动,企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异常迫切。第二,管理信息系统,培养维护开发人才。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如火如荼,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系统管理、人才的维护和开发。第三,培养图形信息处理的人才。电脑领域中图形、图像处理、平面设计、三维动画制作等工作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培养好这三个方面的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长远目标。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坚持强化实践、精练理论、注重能力。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改进。
其一,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的需要。该课程是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将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老师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岗位群进行跟踪调查,抓住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需求动态,运用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思路,二是要使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需要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二是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课程整合。新课改的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作铺垫,以技术为重点,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实质目标。所有工作都要对学生负责,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和毕业后的就业途径,全面改革信息管理专业知识结构课程。[2]在制订教学计划、设计学习计划时,要将所有的知识巧妙地结合到实际的训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较强的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实训过程成为高职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坚强后盾。
体现高职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思路;
高等职业学校的职业特点,体现在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企业岗位技能相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该专业应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在培养方法上坚持工学结合,以能力为本,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构建专业培养方案,以满足企业工作需要为起点,开设3-5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以任务为导向的教案,以满足工作任务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零距离上授课。
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教学、现场教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根据各章节的特点和学生达到专项能力的要求,将实验、实训、现场教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结合到每门课程的教学中。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加强应用,加强实践,在有些实验,实习场地没有落实的情况下,教师制作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实验,通过实践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或制作出实际操作过程视频,以达到教学目的,它能使教学过程更形象、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解决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好关系。评价应采取理论、实验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以赛促学,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技能的教学模式。通过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组织学生报名参加,指派指导员全程指导。并且通过竞赛组织分类,建立各类课外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教师为学生提供立体的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学习。
高等职业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如顶岗实习,经过双向选择,一部分优等生进入企业,完成本课程的一部分,即企业实习。采取顶岗实习,以就业为导向,在企业具体岗位上,实现了“教室与实习相结合,工学结合,工学结合,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