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
从计算机课程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
时间:2022-01-24 22:56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技的深远影响,就愈来愈重要。本文从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提出了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运用于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使“任务”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围绕特定任务、特定目标进行的。因为学生是围绕着特定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具体的操作,许多功能也就不需要由老师亲自教授了,学生很容易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像用PowerPoint,通过制作一张精美的《新年快乐》幻灯片来掌握PowerPoint,拆分后的任务包括:①打开PowerPoint应用程序;②选择PowerPoint提供的设计模板来创建多媒体演示文稿,新幻灯片由幻灯片布局制作,③参照WORD中文本框中的应用程序输入文本;④在网上搜索和插入图片,音效;⑤设置幻灯片和如何播放幻灯片。因为学生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对此软件有积极的应用技巧。而且分解后的任务会分散难度,给学生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学生在欣赏自己的成功时,心里油起了一种成就感,快乐的感觉,如果自己创作了别的同学没做过的作品,这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这一定会激发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第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引入相关概念,展开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同学们在老师组织的指导下,自行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完成活动“任务”,体验在独立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中的成败,从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正确评价自身的认知活动;累积大量的知觉认识,寻求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对学生说话,“被动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而有创造力。例如,做“识别文件与文件夹”部分的讲授时,我们设计了一项任务:在"D:\MyMusic\mp3\"窗口中查找"blog.mp3",然后打开运行。并结合教材中有关“地址”、“路径”等概念内容,反复进行操作,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真正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第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革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语)。其以探究为主要手段,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不拘泥于教材、书本或老师所说的结论,在完成同一个任务时,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提出独特的、新奇的观点或认识,探讨发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超越自我的创新。例如,学习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应用,我们设计的任务是:对照片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敢于打破常规、不拘一格。其结果是,学生们利用电脑创作出了大量生动活泼的图片作品,有些将家乡和北京联系起来,有的在学校的运动场上加了漂亮的彩带,还将自己的照片处理成了耀眼的明星。以任务为驱动力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当代教育理论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任务驱动”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交互作用,有利于将个体学习环境中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它将传统教学中师生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和技能,增进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例如,要学生设计制作小报的任务,首先要将学生们根据计算机水平、学习方式、性格等分成若干组,小组成员围绕解决问题的共同学习、讨论、确定小报主题;然后将任务分成子项,分组同学再进行分工。有些负责文字、图片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有些负责版面设计,有些负责输入、校对。透过互动、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及解决之道,从而在产生新认识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为驱动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将书本理论变为现实,使之在有限的课时中既学习了理论,又掌握了操作技能,这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电脑方面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