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相结合

时间:2022-01-24 22:58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结合知识与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性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应立足于学生今后的工作过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尽量缩小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际岗位工作要求的差距,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相应工作流程的认识。
我们所说的工作过程就是企业为了完成一项工作而获得一项工作成果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所依据的作业流程,往往因专业不同而异。它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深入到企业各个专业的就业岗位,深入调研,摸清不同岗位现在,未来运用计算机完成的各种任务,并从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出发,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根据企业典型职业岗位,确定了各专业教学重点及任务目标。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方法改革,模拟真实的职业岗位,整合工作任务,通过在模块化、任务驱动、案例导引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设计职业流程具有一致性的教学过程;力图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沉浸式”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处理岗位任务时,能掌握岗位所需的电脑知识、技能,具有很强的计算机应用岗位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是从工作过程入手,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要从工作过程入手,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与专业相对应的“学中做中学”,实现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
1.根据不同专业的工作流程,建立相关知识模块。
中职各专业对计算机技能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泛泛性教学很难体现有针对性的技能培养,不利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
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工作流程,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成与专业需求相对应的模块,在教学中根据专业需要,有选择,有重点。本公司模块结构包括:1、认知电脑,具有简单的电脑操作与维修能力;模块2,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系统应用功能;模块3、单词处理、有文件编辑及处理能力;模块4,Excel电子表格,能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模块5,演示文稿,能够进行展示;模块6,互联网应用程序,能够进行网络应用及检索。
2.将实践性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在教学中实行“任务驱动”
要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相结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规律,将实际的企业项目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以“任务”为驱动力,以“任务”为动力,围绕具体项目任务进行调查研究,自行操作电脑,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增强电脑的实用能力。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制作一本企业宣传册,把它分解成“构思-制作-排版-美化-编目-发行邀请-宣传推广”五个阶段的工作,指导学生收集企业资料,确定宣传册的位置,整体风格,对企业相关文字、图片资料进行筛选;完成宣传册内容输入、编辑、排版、美化;建立独特的企业形象及产品简介;向社会各界朋友发放图片及产品宣传邀请。整体教学是围绕具体项目任务展开的,有针对性、应用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五个典型任务的完成,使学生牢固地掌握Word各个知识点的使用流程,提高操作技能。
3.以典型项目为例进行知识点教学,实现教学与应用的对接。
以情景学习理论为基础,以认知弹性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例如:Excel教学中有一个典型的项目,就是在企业工资表上应用,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工资表“创制-统计-分析-图解-打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引入了一种工资表在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发现错误,在错误的辨析与纠正中加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改革,旨在改变以往教学中的“学科标准”,强调中职教育与市场经济人才需要相适应,以培养技术人才为本的方针,经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以岗位工作过程为指导,以学科教学为指导,加强产学结合教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