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半以上是上机实验
时间:2022-01-24 23:01 所属分类:计算机论文 点击次数: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应具有熟练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本校招生均先开设「电脑文化基础」基础课程,以确保学生有此能力。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为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证。
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各地区的学生,入校前对电脑的接触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上机练习计划,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有很大帮助。
例如09级,有些学生从小学就接触了电脑,对基本的操作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有些学生只是在会考的时候就学习了一些应考知识。对于参差不齐的学生,只有设计好每堂课的内容,才能让学过的有收获,没学过的也能跟上。因此,提前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学内容的层次化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层次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学习的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采取的各种形式和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它的本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达到课程的要求。层次化教学是在了解学生差异的基础上,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进行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层次化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心理,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可以开发非智力因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接受知识。
三是分组指导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一半以上是上机实验,因此,利用好实验课这一点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关键。本人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分组辅导的方法进行辅导,一直以来课堂效果都很好。
群组辅导方法,广泛运用于各学科,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课堂特点,进行分组辅导。
笔者还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组。对分组进行了观察,发现这一年龄组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和困难,他们更倾向于先与同学讨论、提问,而非老师。有时候就是反复询问,也不愿意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的座位,选择自己的邻居和前后同学。从而为学生的讨论和求助提供前提。课上我尽量引导他们互相注意,每布置一项任务,我就让做完的同学关注下身边的同学,并给未完成的同学适当的提醒和帮助。如普遍性难,我会有针对性地给几个同学讲解,然后请他们去给周围的同学讲解。这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还增强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意识,使同学之间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四是课堂内外的有效结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他说:“教书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完全依靠课本和老师的讲解。因此,作业应该是让学生在思考后回答,而不要简单地重复课堂知识。因此在作业的设置和要求上,既要运用到课堂中学习的内容,又不是练习的简单重复,而是知识的深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既复习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取得证书的资格。
如今大学生就业,招工单位为了解学生的能力,都要验看学生的各种证书。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后,可参加教育部计算机等级考试,或由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信息化促进工作办公室组织的全国信息化工程技术人员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
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学生通过考试一般都不会有问题,但是为了考得好,我们通常在考前都会进行模拟训练。这几种认证网络中都有大量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然后老师帮助过滤掉,留下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这些考试,并且能够顺利通过。
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通常是每年四月、九月进行一次考试。我校早已将其作为考点申请,以方便学生参加考试。试题的提纲与我们的大纲基本一致,所以我们在讲课时,也要分阶段练习相应的模拟试题。通过这种先分后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参加考试的效果比较好,上课时学生也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练习的积极性更高。
国考信息工程同样如此,我们先让学生了解考试要求,再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各环节的考试内容,使学生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更具有应试能力。
总而言之,教学过程就是不断探索不同学生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笔者总结这一点,一方面为以后更好的实践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希望各位同仁指出不足,以求将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