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改善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的建议

时间:2021-10-19 08:4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观察、访谈发现,目前小学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在管理理念上追求安静。
教室是由教师、学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应该充满生活的张力。但是,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认为课堂是封闭的、静态的系统,因此,在课堂管理上仍然崇尚并追求安静、整洁。结果显示,31名教师认为学生上课时表现良好,88.6%的被调查者认为学生上课时表现良好;32名教师认为学生上课时应保持安静,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91.5%的教师认为这种管理理念对学生也有很大影响,对12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97名学生认为要在课堂上保持安静,学生中有80.2%的被调查者。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阶段,故意注意的持久性是不同于中学生的,小学生注意持久性较差。由于这个原因,小学生的上课时间少于中学和大学。老师要求整堂课要安静整洁,生性被扭曲,话语权被规定,兴趣被压抑。
(二)管理手段追求严苛。
连续严格的课堂管理,可以使学生保持表面的平静。作者在一所小学的工程项目中发现,学生轻度违纪现象比较多,如开小差、说话、扔东西、踢邻人等,老师基本上对这些违纪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或处罚。调查结果显示,有33名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严格服从老师的管理,占被调查教师的94.3%;通过对121名学生的调查发现,109名学生认为严格服从老师的管理,占被调查学生的90.0%。学生在严酷的管理下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更多的是人之常情。思想被限制,人格被压抑。
㈢管理系统缺乏民主。
通过对某学校的班级观察和学生访谈,发现只有两个班级(高年级)有学生参与,其他班级制度由班主任自己制定;至于课堂管理系统,所有任课教师都是在课堂上口头宣布,没有书面制度,完全由科任教师制订或变更,独裁,主观随意。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学生完全有权参与制定,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参与。缺少学生参与和认同的制度没有从内心深处得到学生的认同,其“合法性”遭到学生的质疑,给遵守和执行制度带来隐患。而这些学生参与不足,加之各学科教师在相互交流的情况下所制定的课堂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各学科课堂管理系统之间发生冲突的现象,导致学生在正确认识和遵行上产生困惑,使课堂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削弱。
二、改善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的建议。
为贯彻新课改所提出的课堂管理理念,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安静的课堂,应该多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表意见。要创设高效率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室不仅是教师的教室,也是学生的教室,教室里的师生是平等的民主。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小学课堂管理现状的建议:
(一)课堂管理理念的转变。
评估课堂管理是否良好的标准,主要不在于学生的外部表现,而在于学生对主题教学的参与程度。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美国教育学家梅里卡·哈明博士提出好课堂应该具备的五种品质,其中三种品质都否认课堂上的压抑。首先,尊严感清楚,学生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条,学生轻松,充满活力;第三条,自主,学生自主做出选择,自我约束,不受压抑地学习。所以,要树立动静有序的管理理念,“让课堂充满生机”。
(二)实行民主管理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方式的选择关系到管理主体和客体,教师、学生是最主要的因素,相关的错误认识自然会影响管理方式的选择。提倡民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主动地接受。心理学家也有相似的解释,人受到他人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相信”,学生倾听是因为相信你,另一个是“害怕”,学生听你的话是因为害怕。实际的小学课堂管理中,权力型权威的运用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造成课堂过于单调、压抑。为此,要改变严酷专制的管理模式,实行民主管理,突破权威权威的思维定势。
㈢科学地建立管理体系。
首先,要正确确立小学课堂管理系统的目标,课堂管理系统本身不是目的,惩罚也不是目的,制度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有序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制度应该是目标明确、预测、可行的。
(四)管理系统的严格和灵活实施。
系统和道德都是一种管理方法,两者各有优劣。但是道德胜过制度使人变得善良,在此基础上,道德比制更倾向于教育。体制的目标永远不会是制度本身,执行制度为了本身必然会导致目标和手段的偏离。所以,实施课时管理制度需要严格,更要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