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1-12-05 10:5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文章就当前高校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出现的新问题,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了思考,并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开场白。
目前,以计算机为主的CAI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应用已经遍布全国各高校,CAI已经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主流技术,其自身的特点与作用为学校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同时也深刻影响了教学过程。
毫无疑问,这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然而,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既能促进教学,又能防止教学和学习受到阻碍。
传统教学法的利弊。
我国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主要依赖于教材和教师讲授。它的教学优势是:课堂节奏容易控制,知识的重现性好,提纲清晰,教师教学风格鲜明,课堂和师生互动良好。
然而,传统教学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是由于大学编印教材,往往要花上两三年时间,使它不能反映最新的成果和资料,因此,课堂的信息量,知识的更新不够;有时候老师很难用口述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论和具体的实践过程讲清楚,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独立思考,主观性强,完全被动,大量知识的掌握掌握得十分浅薄,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
 
近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将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更加轻松愉快。CAI教学有如下优点:
 
1.好玩。电脑辅助教学一改以往课堂完全是静态信息辐射的局面,使原来呆板的东西动起来。
2.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知识只能依靠教师的语言来传递,难以让学生理解,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弥补这种不足。
3.深刻。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接受形象化、直观、生动、生动的媒介信息,如文字、图像、视频、音频,使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从被动的无意识活动转向主动、主动主动。
电脑辅助教学的误区。
正是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它才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计算机辅助教学本身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应根据其特点加以区别对待。目前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误区。
1.错误的想法。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大为简化,减少单调、繁杂的抽象、推理、运算,但是,对于基础理论课,如果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当,则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相矛盾,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不利的,当然,我们也不反对采用辅助教学方法,但是至少不能用这样一种浅显的教学方法来代替哲学、数学、物理学等基础理论课程的严谨思考,精密演算与逻辑判断。
2.使用误解。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应用上缺少高级手段。电脑辅助教学的真正优势在于它的互动呈现,它不仅能增强教学的直观与形象,并可通过开发、应用大量交互式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机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喜欢,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但目前很多教师主要采用移位教学法。移动式是指用PowerPoint软件或其他软件来辅助教师的讲解、演示和说明,把讲义、资料、实例等作为课件。移动仅仅是一种初级应用,仅仅是教材的翻版、教案的拷贝、课堂教学中黑板的简单移动,这一初级运用方式,远远不能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施策略。
总之,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为此,应从理论层面与操作层面对传统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必要的整合,以使计算机辅助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
1.加强学习,全面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思想。近几年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让位于将学生视为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由计算机辅助教学支持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CAI把学习看作是学生主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在学习者与外部学习源之间进行互动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不等同于真正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理念,实现理论整合;
 
2.把握课件制作方向,注重实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对课堂教学做一个全面的认识,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次要有正确的定位,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是要提高教学质量,缩短学生学习周期。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教师千万不要只盯着画面的刺眼、动画片、动听的声音,而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热情,利用电脑优势变抽象形象,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结论。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普及和应用,必然导致教学理念、教学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并推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深度变革与创新。通过教学实践探索,认真总结与反思,我们相信一定会有更好的创新之路,更好地适应我国高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