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时间:2022-01-07 19:4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所由小学至高中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已基本熟悉计算机的构成,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例如,计算机的基本运算能力;利用因特网来收集和处理信息,协助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及软件,能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能用因特网进行协作学习;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尽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并非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个别学校也会对课程设置不太满意,但不可否认,高职学生进入高职后,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仍处于较高水平,运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普通大学教师更强。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使《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这门课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人曾从事过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工作,现与大家分享几点教学经验。
一,要有足够的预习。
面临职业学校的学生,永远都不能抱着应付的心态。第一,对高职生要有充分的认识,很大一部分学生起点不均衡,学习习惯不好,自我控制能力差,不上进,缺乏责任心,但自我感觉很好,认为“电脑应用基础”这门课是新瓶老酒,老调重弹没什么意思,而非专业课,重视程度不够。第二,教师要做好备课准备工作,要全面研读教学大纲、所选教材,看两者是否统一,教材是否涵盖大纲的全部内容,教材的编排是否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例证的选择是否符合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把学生以前学的知识“活”起来,为自己所用、实际需要所用,在学习中思考、提高,获得更多的实践性经验,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好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多种方法。如“问问题的方法”,能引起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积极思维;“情景教学法”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演示法”生动、形象,这些教学方法便于理解,互通有无,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参与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策略上应注重实效,即课堂教学是否达到共同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否存在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被调动,以及是否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否则教学活动就毫无意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教学任务。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我在第一堂课前做了一次摸底考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基本掌握了,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要自己进行教学,教课时间安排轻有重,避免重复劳动。
为加强学生的责任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会在日常教学中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要求每组作业人员必须全部完成,每组学生轮流做一次作业,作为小组每一名成员的成绩。将课堂教学无形中转变为学生技能竞赛的战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精神,每个人都不愿拖累大家,努力把自己做得更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面临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我们获得知识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在网上进行学习,建立学生学习交流群,把一些好的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课后总结和反思。
使学生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得到哪些知识和技能,并从中获得哪些帮助与收获?这些问题还存在吗?要怎么解决呢?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要一味的“听讲”。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听取学生的批评和建议,使他们的教学活动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更适合将来的职业发展。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多动脑子,想方法,一定要少批评,教和学就能形成合力,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