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时间:2022-01-19 21:2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校长的一项职责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由于良好的环境,能使人格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完善和发展,使人在自我、自主、激励中不断地发现并努力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创造一间充满书香的教室,我在努力创造。
本人在农村任教的一所小学,学生的阅读量很小,学校图书阅览室的书本少而且陈旧,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读书的习惯,更别说给孩子买书了。所以每一次上新课,我都会做以下几件事:
一,建立图书角。
多年来在农村教书的经历使我深刻地体会到,农村地区学生词汇普遍较少,写作文的时候也不多,由于学生在家里讲方言(土话),方言基本上没有词汇,描述一件事基本上是一、两个字,平常和父母少沟通,写下的作文都是平铺直叙。所以接任新的班级稳定后,我建立了班级图书角。第一次呼吁大家用零用钱买书,每学期买一、两本。第二是动员同学们主动换书看,把自己家里有趣的书籍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再一次从学校图书室借来部分书籍,为同学们准备了一本图书角,大家可以在课余时间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书籍两周更换一次,并挑选几位有高度责任感的同学担任图书馆员,这样,就能达到“知识共享”的目的,同时也能培养出团结友爱、大公无私的思想品质。在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借到精彩的书籍,就像为学生打开一扇“知识之窗”。
布置教室环境,营造书香氛围;
班次是学生每日出勤时间最长的地方,任何一处的布置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注重课堂环境的布置,尽量让课堂散发出浓厚的书香气息。一开始,我采取了“画图”“写画画”的方法,在学习园地上用电脑打印出一些名人名言,如“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课堂之眼”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室角落里,我们开辟了一块叫做“书海畅游”的区域。定期更换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新书介绍、心得体会等,让《阅读之窗》给学生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同时还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本人还利用本专刊撰写读书心得,与学生交流。
从阿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篇体育文章开始,读完这本书后,我便写下了自己的想法:“爱的教育”让我着迷,好像它的文学价值并不那么高,也就是在那平淡无奇的笔触中所体现出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村爱情……这部处处洋溢着爱情的小说蕴含的那种深沉、浓重的感情力量,真是太伟大了。
在班会上,我记下自己写的心得,还结合书中精彩的环节做介绍,因为我知道学生们都有向师,他们一定是跟着老师的脚步,果不其然学生中掀起了读《爱的教育》的高潮,有图书室借阅的,有在网上读的,有去书城读书的。课上和我讨论读书收获,周记中常常提到自己读书的心得。
群文教学,引导学生多读。
爱读书的人,知识不会衰老,善于读书的才子思不会枯竭。以学生为发展目标——参加中考、高考、进入大学、走向社会,读书所得的知识将与之相伴,终生受益。在阅读教学中,我抓住文章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品读,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例如学了《草船借箭》,感觉到了诸葛亮的机智,那么《三国演义》中还有哪些故事体现了他的这一特色?笔者列出了部分章节供学生自行阅读,如《空城计》《赤壁之战》等,课间与三国学生聊一聊,三国学生便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一下精彩之处,没有看完三国的学生就会如数家珍。
本人也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经典例子,因为S版教材每册都有一个单元名著,这是引导学生进入名著、名著的最佳时机。学习“老人与海”我的问题学生:桑提亚哥的硬汉精神是否还有延续?允许学生自行阅读。再一次学习《鲁宾逊漂流记》的时候,我问:鲁滨逊在岛上住了多久?那他到底做了什么?"星期五"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四是利用网络的优势,开设“电脑阅读”网站,引导大家多读书、阅读。
要使全班每个学生都能热爱阅读,可以从纷繁复杂、繁杂的书籍中挑选出一些对自身成长有帮助的书。本人根据学生的特点,利用网络这一强大的资源优势,设立了一个“电脑读书时间”,为大家推荐好书,如《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成语故事》等世界名著和益智故事。每一分钟都要利用上课前一分钟的时间,到台上展示读书成果,所见即所得,课间与同学一起阅读、欣赏、讨论。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同时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使班级逐步形成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五、家和学校联系,争取父母的支持。
虽然乡下的父母没有多少文化,读书的也较少,但他们热爱儿童。每一次给孩子讲故事比赛获奖,征文比赛获奖,我们的作文成绩名列前茅,并郑重说明孩子爱读书功不可没,家长们便为孩子多读书而努力,为孩子读中学而努力。这个暑假买书的计划顺利完成了。与父母合作,放假期间阅读,撰写心得,摘抄佳句,圆满完成。
将儿童从电视、网络面前拉回到书本上,让孩子读好书净化心灵,让好书陪伴学生,让经典滋润学生的童年。我相信,在我们不懈努力下,在创造“书香课堂”这片沃土上,我们一定能收获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