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德育教学的新要求

时间:2022-01-27 18:5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随着社会对素质人才需求的不断提升,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加强德育教学,这一需求也日益迫切。当前,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部分小学德育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了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教师开展的德育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要求德育教师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水平为基础,切实有效地实施德育新教学。
一、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
个人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也就是说,国内基础教育要做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道德教育实质上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在当前小学道德教育教学中才能遇到一些困境。
一是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虽有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对德育的重视,但在德育教学中,有很多德育内容老生常谈,德育教学方法还不够先进,造成这种德育教学逐渐流于形式,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德育教学的新要求[1]。第二,一些小学德育教师还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其他课程上,没有足够的精力用于德育教学,特别是放在德育创新改革这一方面的精力还不多,不利于让小学德育教学的改革趋势得到重视,限制了德育教学的创新发展。第三,一些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教学模式,尽管引入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说到底,教师没有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最终制约着德育教学的效果。
为此,小学德育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当前小学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分析。
(一)德育教学坚持因材施教。
许多德育教师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延续了以往德育教学的轨道,并展开了教学。因此,尽管一些教师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但仍未能实现德育教学的真正目标。为此,小学德育教师应紧跟新课改的发展步伐,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完善德育教学模式,构建有效的德育教学模式。小学德育教师应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比如小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性格比较孤僻,而教师要使其融入集体生活,采取了语言鼓励的方式。但成果并不显露,这个小学生虽然进入了集体生活,却依然沉默寡言。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自卑感的原因,并与之平等沟通,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心声,然后有针对性地疏解不良情绪。从而使学生从心理根源上抛弃消极情绪,使之主动融入集体生活。
(二)在德育教学中融入生命本位。
“生成性”一直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就要求教师把“生成性”作为教学的中心。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此,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应注重把“以生为本”的思想引入,构建一种面向学生的德育教学模式[2]。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德育交流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确定德育主题,围绕自己制定的德育主题,提出自己的思想和做法。对此,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备课时间,特别是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使学生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的实际,加以阐述。
如有些学生以“遵守交通规则”为题,可自行调查周边环境不遵守交通规则的现状,并对此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阐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及实际做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围绕学生自身展开的德育教学方法。
(三)坚持道德教育教学的革新。
当前小学道德教育教学模式亟待创新和改革,切实改善当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创新和改革的精神。比如过去的德育教学缺少生活化,教师可以将新的德育教学模式融入到生活式教学中。从这一层面上讲,教师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经验的观察获得道德感悟,也能为学生创设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德育教学内容。
例如在《我生活的社区》一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周围的社区生活现象,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社区情境,让学生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感悟其中蕴涵的德育内涵,提高德育素养。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道德教育教学应坚持因材施教、生源原则,将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融入到创新和改革中。这种新的教学方法昂贵,而且符合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此,教师应根据新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