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问卷

时间:2023-01-14 23:2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医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中国学习,大量学生毕业后仍在中国开展医学工作和研究。由于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不同,其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引起了教育教学领域的关注,从而引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国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系列研究。在中国学生医学教育繁荣发展的背景下,研究小组成员运用跨文化交流理论,依托医学汉语课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研究国际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训方式和方法。重点关注国际学生的人文、伦理素养和国际学生在医学教育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提高国际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国际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为提高国际学生的医学及相关专业培训水平提供实践参考。
一、文献综述
文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广义上包括一个国家、一个国家、一个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民族精神、历史变迁、社会变迁、风俗习惯和名胜古迹。狭义的文化可以体现在科技、人文、教育、饮食等方面。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象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因此,语言学习是沟通的必然要求。跨文化是指能够正确理解和适应与本民族文化不同或冲突的文化现象、习俗和习惯,并以包容的态度接受和适应。[1]跨文化交流是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流,也是指语言与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的交流或互动。[2]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越来越普遍。研究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自觉消除文化差异引起的混乱,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流活动,形成道德修养或能力。本研究是指通过语言符号学习,沉浸在中国医学教育的社会人文伦理环境中,成功完成临床医学理论学习、医院实习、实习、医疗工作,符合中国医患管理、医患伦理等实践任务。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培养研究领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跨文化交际研究在学科领域的扩展不足,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很少,基于东方视角的新理论框架较少,与新兴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的教育教学没有联系;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模式的创建和发展很少,而且是“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并不一致。
二、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设计,课题组选取两个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研究和考试。一年级学生30人,四年级学生30人,男女比例合理。四年级学生有三年的汉语学习基础。他们注重人文伦理素养的培养,在中国医学教育和跨文化交流方面有一定的经验。根据学习情况分析,由于医患沟通需求和医学伦理现状,外国学生在五年级临床实习期间需要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根据文秋芳和胡文仲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和定义的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本研究使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试问卷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测试跨文化交际知识(包括文化知识和交际知识)和交际技能,主要涉及中国文化的交际礼仪、社会行为、医患沟通和交流。测试问卷由第一部分的选择题和第二部分的李克特五级量表题组成。通过SPSS软件分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率,测试结果可以更客观地反映被测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真实性和存在的问题。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研究设计,在课题组教师的指导下,在选定的考试中分为两组和两个分隔的教室。问卷的基本信息包括国际学生的年级、年龄、汉语学习背景、国籍等。填写的问卷信息仅用于研究和使用,对国际学生的学习和奖励没有任何影响和评价指导。发放问卷的数量与回收问卷的数量一致,问卷调查过程进展顺利。
1.基础数据分析初步分析,四年级学生在文化知识、沟通知识和沟通技能测试中分别高于一年级分项得分。总体结果与四年级学生的汉语学习基础、社会交往经验和汉语语境作用密切相关。这一结果也与研究小组的早期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得到进一步验证:语言学习应注意文化和社会背景信息的输入。社会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与语言的学习与使用密切相关。[4]进一步分析三个分数的具体差异,两个年级的沟通知识标准差异排名第一。(2.145307>1.72906,1.94197;2.12704>1.74135,1.92545)交际知识高于文化知识的原因可能是学生汉语学习的不同阶段造成的。由于汉语与被试学生本族语的本质差异,知识学习滞后于交际。这些数据进一步支持语言学习中的上下文理论,即国际学生的课堂模拟,或者他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中文上下文,使交际知识得到应用和巩固。“跨文化交际技能的提高得益于课堂技能学习和模拟场景练习,但改进幅度不大,可能是因为听说学习技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不断练习,才会有积极的变化。如果实验时间跨度较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将更大。”
2.与教学模式差异分析相比,四年级学生有三年的汉语学习基础,内容涉及基础汉语知识和医学汉语专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注重沉浸式教学模式和体验式认知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了汉语的认知和使用效果。课外汉语背景和日常生活体验也有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结论。3.年级差异分析。在年级方面,相关系数均为0.05、从这个角度看,留学生年级越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越强,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由于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者只能通过观察、体验和互动来实现。[6]与一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在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获得了观察、体验、互动和反思,无论是在汉语课堂学习、课外应用、汉语语境体验还是汉语社会文化认知。此外,研究数据还表明,性别在文化知识和交际技能方面也有更多的相关性,这为下一步国际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的发展指出了深入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