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团队

时间:2023-01-15 23:3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引言
“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已成为企业工作的刚性需求。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和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水平本科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可以在培养和提高本科科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本科生科创团队培养现状
大学生是学校创新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而科技创新团队是创新活动最直接的组成部分。目前,各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存在诸多不足。
1.团队建设不全面。团队是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主要形式,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合作,需要不同专业知识的整合和实践,需要思想的互动和碰撞来激发灵感。然而,受自身专业思想的影响,许多科技创新团队成员专业单一,跨学科、跨专业团队较少。同时,在团队成员的要求上,存在注重成绩、忽视专业知识等问题。一些科技创新团队吸收成员,主要以学生成绩为主要参考依据,而忽视了一些专业兴趣高、专业能力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限制了团队自身的发展和学生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激励机制并不完善。一些高校不完善教师参与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和激励措施,往往有政策,难以实施,导致教师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的热情不高,投资有限。此外,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奖励较小,获奖后的奖励不能满足基本的参与需求。从赛前准备到正式比赛,除了投入时间和精力外,还会投入一些成本甚至相对较大的金额,导致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比赛,或因成本问题放弃比赛,这也是学生参加科技比赛较少的原因之一。
3.氛围营造不足。创新氛围是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创新氛围的强度与参加科技创新竞赛的学生人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目前,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往往是暂时的,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没有联系,时间联系跨度大,缺乏连续性和持久性。同时,取得优异科技创新成果的团队和个人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降低,科技创新氛围的营造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4.平台建设并不完善。高校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并不完善,使得许多科技创新团队缺乏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持。在创新过程中,由于资金限制、场地不足、重视不足等原因,学生能够提供的硬件支持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本科生科技创新的发展。此外,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竞赛机制等不完善也是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
5.其他不足。科技创新活动长效机制不足[1]。受科技创新宣传、氛围营造、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等因素影响,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难以系统化,难以促进学生科技创新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合作中会出现沟通不畅、目标不一致、观点不同等问题,导致团队沟通出现问题。此外,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较少,创新意识形成缓慢。
二是本科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措施
1.加强思想引导,增强科技创新活力。一支优秀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不仅是为学生提供物质资源和人力支持,更是为学生提供思想引导[2]。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弘扬优秀科学家精神”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两弹一星科学家感人事迹”宣传,学会传承科学家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动力。
2.营造浓厚氛围,促进科技创新引导。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抽象、难以理解、难以完成的特点,因此通过线上线下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在线,充分发挥新媒体覆盖面广、受众面大的优势,通过学校和学院两个层次,QQ等网络平台依托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新媒体,通知科技创新活动,宣传学生获奖先进事迹。线下,通过主题小组日活动、科研讲座、学生科技创新专家经验分享会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科技创新氛围。同时,在科技创新竞赛期间,横幅、窗户、宣传栏等宣传口号的使用也对营造强烈的科技创新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养科技创新兴趣,提高科技创新参与度。一个优秀的团队由于目标和兴趣相同而凝聚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团队凝聚力。因此,要培养一支优秀的团队,不仅要培养团队的专业兴趣、目标和方向,还要确定科技创新团队的整体目标和方向,这对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和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学术讲座、论坛、沙龙等活动,建立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兴趣小组,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兴趣的培养。
4.积极创造科技创新条件,搭建创新平台。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积极创造科技创新条件,为科技创新团队提供必要的创新硬件设施;打破学历和专业限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带本科生组队参加比赛;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建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互补优势。加强政策支持,根据比赛情况优先考虑参赛队伍的学生;配备高水平、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团队导师[3],激发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创造力和积极性。
5.丰富科技创新活动的形式,进行实践指导。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生专业实习,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团队。以大学生就业形势为导向,实现校企共同教育模式。通过大学生科研模式,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组织外部交流和参观学习,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调动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促进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
6.打造科技创新品牌,实现品牌效应。打造学生科技创新品牌,突出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宣传和引导学生之间的氛围,最终影响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要创造有影响力的品牌效应,学校和学院应积极发挥火车头的作用,引领正确发展方向,大力宣传、积极表彰、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政策,促进品牌效应的形成;在个人层面,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适当宣传课堂,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信心,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认可和追求。7.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科技创新传统。在科技创新团队的培养上,要以学生成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安排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基本技能培训;建立科技创新指导教师队伍,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立系统的科技创新竞赛体系,形成学生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坚持学校积极引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多部门全方位分工合作的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吸引师生参与创新实践。
结语
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建立和培养对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院校的科技创新团队在团队建设、政策激励、氛围引导、学生个人、平台建设等方面。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