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研究生教学方法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

时间:2023-02-04 23:2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各项制度落实不严格
根据规范培训的有关规定,专业硕士应严格轮换33个月,并通过规范培训考核后方可取得规范培训证书。然而,临床研究生在各部门轮换时,各部门主任和教学导师并没有引起重视。很少有部门能严格执行教学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很多制度已经成为一种形式,对各科考试的监考也不严格,导致“全部通过”。由于大量扩招、轮换计划不协调、不协调等原因,部分科室可能人满为患,硕士学位未达到6张床的水平。研究生需要学习和阅读的脑电图,CT,磁共振成像、心电图等报告未达到规定数量,“形式化”现象严重。许多临床操作,如气管插管、除颤、呼吸机使用等,没有进行正式培训,生活培训生和研究生人数不符合规定要求,考核松懈,“一体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临床部门抢救各种疾病危重患者的案例数量不符合要求。许多内容和制度都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实施,这是由于制度没有严格执行[2]。
1.2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研究生教学方法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扩招导致人数过多,多为大班教学,课程时间长,教学质量下降:(1)硕士也有培训资格,承担住院医生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需要承担大量的临床工作,但临床工作频繁,硕士往往不能按时下班,也不能按时上课,研究生课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太多的研究生课程占据了临床工作时间,硕士往往感到疲惫,同时,也不能达到既定的效果,没有系统的科研思维训练。(2)教学内容设置必然陈旧。统计学、辩证法等课程只是复制教材,有时甚至与本科教学内容没有太大区别。医学专业课程往往有内外科系统,一起上课。如果教学内容处于前沿,其他部门的研究生很难理解和感兴趣;如果普及教学太广泛,就很难有重点和有效的收获。医学研究生作为高等知识分子,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再适合这类人群。医学是一门随时更新的科学,需要始终符合国际标准。这个时代迫切需要双语教学甚至全英语教学。目前,这方面可能需要进一步改进。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是医生职业的写照。但有些教学内容有教科书式教学,有时教学内容过时,往往存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现象。目前,硕士应注重创新、启蒙、如何发现临床问题、总结问题、分析问题、培养科研素质和能力[1-5]。
1.3规范培养与专业教育的矛盾
根据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标准,硕士必须完成33个月的轮换计划,特别是普通内科和普通外科研究生,本科轮换时间可能只有3~6个月,当轮换到其他部门时,研究生归属感不强,不利于专业临床研究,不利于专业技能和技术的提高,此时培训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矛盾。如果导师不严格执行阅读报告制度,没有定期与研究生沟通、文献报告等,研究生难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科研质量,大多数时候,研究生可能与培训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日常工作中提高临床操作能力,科研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指导。所有硕士都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是高素质人才,这种现象无疑是对人才和社会资源的浪费[5]。
1.4临床一线教师和专业硕士的积极性不高
众所周知,临床一线教师和专业硕士都是教学医院的产物。教学医院的医生需要注意临床、科研和教学。对于教学医院的临床一线教师来说,仍然存在着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因为专业技术职务的评价与科研成果密切相关,如高分SCI和科研成果。他们可能更喜欢学术研究生,更关注做实验的学生。他们不可避免地忽视硕士学位。特别是当他们的研究生大多在其他部门轮换时,导师和一线教师对其他部门轮换的研究生教学热情不高。此外,硕士学位在临床实践中承担着与培训生相同的工作和责任,但只享受研究生待遇,不能享受国家支持的培训生待遇。两者的待遇差别很大,是几百到几千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硕士学位的工作热情[6]。
2对策
2.1医院各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医院各行政部门应严格参照《住院医师标准化培训标准》,制定明确的考核目标和管理制度。研究生办公室、医院部门、科室等行政部门应当履行职责,严格遵守有关制度,加强监督,积极沟通,不得使其成为一纸空文,建立科学完整的硕士考核体系。确保研究生在大量轮换时间内也能获得高质量的学习和教育,有效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硕士学位的技术和科研水平。
2.2建立合理的教学培训体系
基于“医学与教育协调”的理念,结合硕士与培训,应培养更多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和标准化临床操作的医生,强烈要求学校和医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微信平台、图书馆、校报、校刊等媒体的作用。开展更多的知识、技能竞赛,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动力。同时,精简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标准化患者模式教学等多模式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培养,同时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培养更多符合国家和社会基层发展需要的医生。只有建立创新制度、淘汰制度、中期考核制度等,激励与监督并存,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临床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责任感,使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高校要重视教学,建立临床教师考核制度,将临床教学活动纳入考核,重视教学贡献和教学表现,有效激发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7-10]。
2.3明确培养目标,协调高校理念
今天的硕士学位具有“行业人士”和“研究生”的双重身份。研究生期间,医学生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毕业后可投入临床工作。在校期间,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积累一定的诊断经验。所谓量变导致质变,理论与临床充分结合,研究生严格完成规范培训要求的疑难病例、教学查房、每种病例规定的病例数和一定的病例数。CT,核磁共振及相关辅助检查阅读量,全面掌握临床技能,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各导师要培养专业硕士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科研能力。各研究生要充分掌握研究生应具备的英语阅读与合作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完成临床试验能力,养成及时更新知识和储备的习惯,注重验证医学、统计学等,取于临床实践,用于临床实践。研究生办公室、部门和有关行政部门应定期抽查,严格监督,确保教学量的完成,确保质量,达到培训目的[2、7、11-12]。
2.4调整临床教师和硕士待遇
提高临床教师和硕士学位的待遇往往是促进医学教育发展、保持热情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高校应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导师选拔、聘用和考核制度。国家应充分支持硕士学位的学习和工作,与培训学生薪酬相同,严格控制硕士学位的选拔,确保学生的来源和质量,提高双方的热情[5]。
3小结
硕士学位的技能水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中国的卫生事业有关。其科研能力有助于发现社会各级医疗卫生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因此,发现硕士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严格把关培养过程,及时解决,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探索合理科学的硕士教育道路,是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