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新工程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时间:2023-04-29 23:2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新工程背景是跨专业一体化教学发展的趋势,软件技术专业作为新工程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改革,以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将分析新工程背景下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促进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
一、新工程软件专业教育知识体系
作为新工程软件方向的专业人员,其知识体系应体现多学科交叉、产业引领、技术先行、自主建设等主要特点。从基础教育层面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相应的语言编程能力基础,有效的数学思维,接受系统的方法训练,有工程艺术基础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二是要有计算思维和网络思维。三是要具备后续学习所必需的主观能动性等素质,以更快地适应学习节奏。从专业教育层面分析,首先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相应的应对能力,了解编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知识。二是要有相应完整的系统认知,充分了解互联网、操作系统、硬件系统、数据系统、应用软件系统、知识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的构建。三是熟练运用软件工程技术手段,深入了解技术应用要求、技术模式创新、技术体系建设与设计创新、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四是培养软件行业所需的专业能力基础,充分了解与行业相关的必要专业素质,并以此为目标进行后续学习规划。第五,要充分整合各软件相关专业的跨学科知识,扩大知识范围,体现“互联网+”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新工程背景下,要实现软件教育的目标,必须了解上述知识体系建设的要点。
二、新工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新工程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本措施
在新工程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以下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最基本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大幅简化体系,转变传统基础课教学内容模式,摒弃过时内容,保留最有利的精髓,不断填充新知识,实现创新目标。二是从整个体系建设的角度思考,设计专业课程,充分反映学科的交叉特点,进一步开展跨领域综合教育,帮助学生考虑其他专业方向的多个模块。三是逐步引导学生全面开展计算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指导教育。第四,要遵循整体化的原则,设计和完善专业实践教育体系,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第五,要以系统观和工程观的理念构建课程体系。要充分整合团队、工程、管理、职业等多方面的专业理论,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认知体系。六是以专业方法和工具为专业教育载体,围绕主流工具开设课程设计,审时度势,在维护知识本质的基础上实施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相关专业课程教学,遵循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不断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的教学体系。
(二)基础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在新工程背景下,软件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模块的设计可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基础课程模块。本环节应落实专业基础思维指导,做好与软件程序设计相关的基础培训,进一步填补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认知。课程体系应包括互联网思维、计算思维、数据科学、软件工程等软件工程和计算导论。此外,还包括与计算系统基础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等。二是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应充分反映计算思维的概念,充分整合系统、编程、工程、管理、团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按照复杂软件系统建设的基本规律组织教学。从个人级小规模软件系统到小组级中小规模软件系统建设、小团队级中小规模软件系统建设,甚至大规模软件系统建设,都要有逐步深入的过程体现,这也符合由浅入深的学习认知规律。三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课程模块,集需求与模式、数据与智能、系统与实现等相关知识于一体,课程组织应由小而大的互联网数据系统组成。课程内容包括互联网计算、数据科学基础(包括数学基础、算法基础等)、人机交互与可视化技术、数据工程与数据系统(包括知识发现、数据库、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思维下的需求与模式创新等相关课程。专业课程的模块化建设也至关重要。鉴于其专业特点,学生至少需要完成一门课程,并考虑三个以上的专业模块。有很多实际的方向可供选择,要因地制宜地确定。不仅限于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的系统设计,还需要体现实践能力的系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