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的关键和立足点

时间:2023-05-04 23:4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还没有系统地考虑中高职专业。两个阶段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进步性不强,也没有系统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这种情况导致高职院校部分专业课程内容重复[1-2]。比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和中职计算应用专业都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等课程,部分教学内容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高职课程“能力迭代、模块结构”一体化衔接模式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综合设计的关键和立足点是采用什么样的综合课程连接模式。“能力迭代、模块结构”的课程连接模式可用于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设计。在这种连接模式下,“能力迭代”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上,实现学生能力的螺旋上升;“模块结构”主要体现在课程组织结构上。
 
1.根据专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能力迭代”一体化软件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层次差异。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基础是要求课程在范围和专业技术水平上进行衔接。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目标应呈现能力有序叠加增长的“能力迭代”状态。“迭代”一词是软件工程中的一个专业术语,也是软件系统开发模式之一。在系统开发中,通过设置多个开发周期,不断增加和改进上一阶段开发的系统版本的功能,以最终满足客户的要求。“能力迭代”是将软件工程中的软件开发理论应用于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指提取专业岗位能力,构建专业能力矩阵,结合人类螺旋增长的认知规律,将知识和技能分配到中高职院校各个阶段的学习中。这种将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到中高职专业课程中的方式,使学生通过学习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不断提高专业能力。这些一体化课程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课程目标逐渐增加。这种课程目标确定模式不仅可以反映中等职业学校单一能力的培养和高等职业学校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相互整合,课程内容划分更加科学合理,可以有效解决课程内容重复和对接困难的问题。
 
2.“能力迭代”一体化中高职课程内容设计
 
2.1中高职课程从“广度”方面的拓展与衔接
 
从广度上讲,学生在高职阶段可以获得与中职阶段相似但范围更广的职业资格。通过高职学习,学生不仅可以胜任更高层次的岗位,还可以扩大就业范围,如软件技术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编程和维护职业资格,但在高职阶段,通过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多线程、网络编程等技术,学生可以获得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的专业资格。
 
2.2中高职课程从“深度”方面的拓展与衔接
 
从深度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相对独立,分为上下两个层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更基本、简单、低级技能;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更全面、更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可以看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在保证计算机初级应用和系统维护等人才质量结构的同时,也要满足与高等职业教育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衔接的需要,以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为基础,以相应的人才培训目标为基础,从专业深度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综合课程体系的能力。
 
3.以“模块结构”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
 
“模块结构”是根据就业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解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认知规律和能力标准,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相对独立、有一定关系的教学模块,形成课程教学模块数据库[3]。在中高职培训阶段,可以从课程教学模块中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块来实现自己的课程教学,从而构建模块结构的专业课程。模块化结构课程设计的重点是课程的解构和重构[2,4]。一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岗位任务进行课程解构,二是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重构课程。具体步骤:一是梳理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素质,确定课程范围;二是根据各种能力要求划分教学模块;然后,根据人类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和组织结构;最后,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指标。由于课程模块是一些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学习单元组合,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模块之间存在着“迭代和进步”的关系,使各级学生能够适应选择相应的学习模块,避免重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