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贵州刺梨种植品种有哪些?

时间:2021-11-29 23:04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1.刺梨产业发展现状。
刺梨子是贵州的一种天然野生植物,已有400多年的食用记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罗登义教授的研究小组,率先在贵州农业大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刺梨营养丰富,特别是维他命C含量极高,大约是猕猴桃的30倍,柠檬的100倍,苹果的500倍。伴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刺梨的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加上政府对发展刺梨产业的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和近10年间,贵州的刺梨业已经历了三次浪潮。其中,2010年至今的10年,可谓刺梨业历史上的最高峰时期。2020年,贵州的刺梨种植面积达到176万亩,比上年增加21万亩,盛果期达到100万亩,刺梨鲜果产量6.6万吨,在全国范围内,刺梨鲜果销售收入2.6亿元,其中35家加工企业鲜果加工能力13.8万吨,刺梨原汁鲜果加工能力9.6万吨,销售额达7.5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刺梨加工企业308个,带动就业6.48万户.实现脱贫增收,每人增加收入1854元。
当前,国内刺梨95%以上来自贵州,其中贵州刺梨以95%集中种植于六盘水市.黔南州.安顺市.毕节市四个市州(见表1)。其中,六盘水市种植面积111.1848万亩,占全国刺梨总面积的2/3左右;黔南州.毕节市.安顺市分别种植28.74万亩.8.89万亩。从县(市.区)看,盘州市种植面积58.8558万亩,占全国刺梨种植面积的1/3;水城区种植面积为43.7828万亩,占全省刺梨种植面积的1/4。可说,六盘水市是世界范围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种植刺梨最大、最集中的地方(见图1)。
表1贵州省刺梨主产区种植规模统计(2019年)
2.问题所在。
尽管贵州的刺梨产业已经初步形成,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产业链逐步完善,但问题依然突出。
2.1种植端发展粗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
第一,栽培不规范。因为一些县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种植户懂得种植技术,而接受者较少,种植模式较为粗放,刺梨单产较低,体积小,质量参差不齐,产量效益不佳。二是基地管理水平低、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刺梨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但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部分刺梨基地的投入产出比不高。第三,刺梨技术缺乏“二传手”。尽管省里成立了刺梨专班,组建了刺梨专家组,但还只能从宏观的层面来指导行业的发展,一线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导致标准化种植难以实现。第四,交通运输不规范。省内多数刺梨树采摘后,以麻袋或塑料袋装运,代替使用标准的塑料筐,造成运输过程中刺梨受损,营养物质流失。第五,种植品种单一。当前,贵州的刺梨种植品种主要是“贵农5号”,“贵农5号”和“贵农7号”两个品种占全国刺梨种植面积的95%,品种单一,制约着刺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2.2加工能力与种植面积不匹配。
第一,部分县内加工能力不足。刺梨鲜果的成熟期很短,采摘后的营养物质会迅速流失,通常需要24小时的时间将其送到加工企业的榨汁进行低温贮存。有些县没有加工企业或加工能力不足,不能收购全县种植的鲜果,鲜果需要运往远方。例如毕节黔西县由于地方企业收购能力不强,把一部分刺梨运到六盘水市加工。比方说,目前长顺县有两家刺梨加工企业,2019年收购和代理加工鲜果不到900吨,县内其他鲜果还需要另找销售渠道。二是全省企业加工贮藏能力不能满足鲜果产量的暴涨。我省35家刺梨加工企业的刺梨鲜果加工能力约13.8万吨,刺梨原汁的贮量为4.8万吨。而且,今年全省的刺梨种植面积预计达到两百万亩,采摘期一般是3年,按亩产800斤计算,3年后鲜果产量有望达80万吨,现有的加工和储存规模将完全不能满足3年后的需求。
2.3市场竞争力不强。
首先,刺梨业本身是政府主导的扶贫产业,发展依靠政府支持,自身市场竞争力不足。因为成本问题,刺梨产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很难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要求。第二,创新不足,定位不明确。刺梨产品以饮料.原汁.果脯.果干为主,新产品大量上市,低端同质竞争严重,加上刺梨本身的酸涩味,一般人很难接受,通过添加剂而使其口感变得酸涩难当,产品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其三,刺梨宣传缺乏理论支持。有些梨子产品在功效宣传上被夸大了,对于一些疾病的辅助治疗效果缺乏科学验证,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和否定,对其市场口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四,品牌影响力薄弱。品牌众多且杂,各有各,市场认知度低,一直没有哪个品牌能够立足。尽管近几年在政府的推动下也建立了刺梨公共品牌,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还比较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