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徽浙之间农业经济交流之状况
时间:2021-12-07 11:26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已有的徽学研究比较关注明清时期徽商在江南的商业活动,以及对商埠的影响*。具体地说徽商在浙江的经营活动和影响,也主要涉及明清时期*。目前,有关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近现代徽商在浙江、杭州等地的经营活动,但对近代徽州与浙江之间农业经济的交往却被忽视。考察清末至民国前期徽州与浙江地区农业经济交流的原因和影响,可以为我们研究近代各地区农业交往.互动性问题提供一个生动的注脚,丰富对近代小农经济的认识,也可以拓展徽学研究的内容。
徽州和浙江之间的农业经济交流不仅体现在两国的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活动中,而且还体现在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调剂等方面。
(一)徽州的浙江人。
先提一下近代徽州地区的移民问题。也有人指出,太平天国战争后的皖南广德、宣城、泾县等地的移民输入较多,但在徽州地区却没有相关的实例和论述。在对人口史的探讨中,曹树基指出:「战后徽州府不存在移民迁移,因此可以把战后人口统统视作土著人」。但是在太平天国战争后的几十年里,情况有所改变。特别在清末民国初期,徽州府内有客民迁居,这是前人所忽视的一个问题,需要稍加介绍。
清末徽州府中的客民是何时出现的?根据现存记载,客民前往徽州垦荒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其原因是徽人外出经商造成当地劳动力的真空。一九三四年有一篇署名为《碧玉》的文章提及此问题,徽州约有1/5的劳动力外出,“便不由感到工作无人惊慌”,“却有需要大量雇农的必要,”文章还指出,早在二十几年前徽州就存在客民。晚清徽州知府刘汝骥也提到过,屯溪镇有外来人口:“查屯溪为徽州大镇,十年之久,其土著者只有十来人,」他说:「查屯溪镇为外来者,亦有外来者。」
清末徽州府的客民群体,即为浙江人。在徽州,浙江人和其他游客没有什么区别。在徽州地区,浙江农民大多从事农业开垦活动,如在歙县,“农民多本地人,客籍以浙江温.台.绍人多’*。在徽州农产品加工中,也有浙江人的身影,徽州茶业中雇用劳力多用浙人就是一例。根据一九三四年调查,徽州采茶的工人,“上、下工多淳安.这是一种名茶,”徽州采茶工人“多、少、少、少”。休宁县也是这样,“茶工,概由妇女任之,多从浙省遂安,本省各置一处,亦有浙江人在屯溪经营锡箔生意,如民国前期屯溪锡箔生意的厂商,「全由浙江绍兴流入」,大有十多家,资本比较厚实。
(二)浙江的徽州人。
事实上,民国时期也有贫穷的徽州人到邻近的浙江省郡耕作耕作或耕作。我们来看:据建国初期对歙县长大镇南源村的调查:「除二、三户寡居不种地外,其余的农场主都在二十里之外的山上,租入浙江遂安之地的山丘。它的租佃手续大都是集体租入以后的,大家分种,租额也比较低,一般是收一石交九升到一斗左右。山区多为遂安祠堂公地,其主要原因在于山区劳力多。成本高,作物易被山野动物破坏,因而租赁额较一般低。
在浙江杭州,徽州人以经商为主。而王日根等则注意到了晚清杭州徽商的繁荣,也成为新安惟善堂发展的基础:“从更深层次上分析,杭州各种商捐的成功筹集,完全是建立于清晚期徽商的基础之上,就是徽人商帮的兴盛,使善堂这一同乡互助组织经受了时间与战火的考验,顺利地继续发展。*清代后期,杭州徽帮也是一家牙行,杭州则有徽帮、金帮、开梢帮、粮帮之分,在当时,“徽帮”是一种经营,专以“徽帮”为主要经营对象,而徽帮则是一种“徽商”。
在民国时期,徽商仍然是杭州本地一支不可忽视的商旅。在杭州江干区木业.茶业集中的地区,由于徽商众多,餐馆的餐饮店多雇用徽帮厨师,徽式菜也因此出名。在杭州,徽州人也从事着中转站“过塘行”业务,徽帮和兰溪帮、淳安帮并驾齐驱。根据近人的回忆,在杭州,90%以上的茶业是由徽州人开办的,少数虽然并非徽州人开,但在店里工作的代理人或职员基本上都是徽州人*。
在浙江的其它地方,还有很多商贩的身影。例如,歙县人仇星农(1864-1933年),在浙江衢州定居,近代衢州徽商之首;创设于清同治年间的绩溪县胡吉,至民国时期,已成为浙江淳安地区较大规模的药店*;在浙江长兴县,有绩溪帮开张的磨坊,而在浙江长兴县泗安镇,经营商贾的以商贩为主.商贩以商贩为主.商贩为主体.商贩.商贩为主体.商贩。王振忠还指出,咸丰前后,“浙西的金、浙、闽。
(三)徽州地区向浙江出口农产品。
徽州山丘众多,农业经济以茶业为主,步入近代,茶叶仍是徽州地区出口到浙江甚至上海的农产品的大宗商品,如为“销往外埠的农产品,以茶叶为主,到了近代,茶叶仍是出口到浙江甚至上海的农产品,如为安徽的农产品,则销往浙江甚至上海,如安徽的农产品,则以茶叶为主要销售对象。
徽州茶以屯溪为集散地,进而销往杭、沪。20世纪20.30年代,屯溪绿茶集中在一起,分为洋庄绿茶和本庄绿茶,洋庄绿茶则是外销,年产量82289箱,总值2470000元;本庄绿茶年出货量4000只,价值200000元;2/3系转口销往北方.沪杭.闽粤各省。另外,歙县的茶叶也多有运往杭州销售的,以大方茶为主。近现代调研资料对歙县大方茶的制作方法有较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大方茶“盛产南乡三阳坑.老竹岭.大竹岭,多运杭州销售」。
在徽州茶叶出口的途径中,有茶商为茶行为中介,也有直接向茶户收购者。如徽县,“近年茶商有不择手段,而向园户购茶者亦甚多。南乡大方茶,多为山客(即茶商)收卖给园户、从杭州运来…茶客办茶,多者十余万元,少者数千元,普通一万元。这些茶具,概用竹篓装置,交给过载渔梁行(即船行),由水道运往(现鸿飞公司专包运茶叶),再由杭州转运公司运运。本庄茶客中的这一类,在琳村一带设立茶庄,不下百家。
徽州外销浙江的农产品,除茶叶外,应以木材为重点,近代的徽州木器大多运到浙江杭州销售。根据20世纪20年代的调查,歙县“板木业”分为松板和杉木两类。松板业十六家,年销松板约二万方,值九万元,皆本地化产品;其销售地点,为上海、杭州两个地方;杉木业八家,年销杉木,约值十万元,但仍以本地化的方式出售。
除了茶.木外,徽州外销的还有其它地方特产,如冬笋、蜜枣等。徽州蜜枣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如歙县的“蜜枣销路,广东最大,杭州.上海次之,北方没有销路。”一九四○年,徽州“深渡”的蜜枣一年产量几十万,销路是上海.杭州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