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论文
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时间:2021-12-23 18:00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资料检查及计量分析
(一)数据的稳定性。
为防止伪回归现象发生,首先要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为提高计算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同时进行了IPS和LLC两种检验,前者对异质单位根进行了检验,后者对同质单位根进行了检验。测试结果显示在表2中。
从表2可以看出,在对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和农业经济增长对数级值进行单位根检验时,除对经济次发达地区lntownlevel指标进行的IPS检查外,其余大多数检验数据的结果是显著性的,即三个地区的检验结果都不能完全否定原来的假设,因此,这两个变量在这一点都不稳定,但对它们的水平值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由表2的下半部检验可以看出,至少有10%明显的程度拒绝假定单位根存在,并且大部分统计数据被拒绝的次数为1%的显着水平。因此,lntownlevel和lnperagrigdp都是一阶单整平稳序列。
㈡面板协整检验。
表格2的单位根检验表明,lntownlevel和lnperagrigdp都是一阶单整,并可根据协整理论进一步对其进行检验。利用韦斯特伦德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用韦斯特兰德建立了四个统称单位:Gt和Ga、Ga和Pt统称面板。Gt与Ga组分计量用于判断在面板异质性允许的情况下,是否存在协整关系;Pt和Pa面板统计可以作为在面板同质性条件下的协整与否。原来的假设均为无协整关系。检查的结果见表3。
从表3来看,除组统计量Pt在经济发达和不发达地区不明显外,其它Ga.Pa.Gt三个指标在所有区域中至少1%的水平反对原来的假设,所以,在lntownlevel和lnperagrigdp两个面板数据之间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㈢脉冲响应功能。
通过测量随机扰动项冲击对其它变量目前和将来取值的影响,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而判断变量间的滞后关系。用蒙特卡洛模拟1000次产生95%置信水平的城市化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1和图2)。图示1.图2为模拟脉冲响应路径曲线,中间曲线代表了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值。每一条边的曲线代表一倍标准差的置信度范围,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反应程度(%)。横轴指的是实验设置的反应时间(此处设置为10个阶段)。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城市化水平与不同经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存在显著差异。
1.地区城市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
图示1为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不同经济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在面对城市化冲击时的反应是有明显差异的。对发达地区来说,当外来冲击给城市化带来标准差异时,其农业经济增长并不反应当前;在第一阶段中出现了较慢的负反应,直到第十阶段,这个负反应逐渐增加,这表明,长期来看,在经济发达地区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仅不能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反而会在较长时间内抑制农业经济增长,尽管这一抑制效果并不明显;对次发达地区而言,当城市化受到的外部冲击标准较差时,在短暂停顿后,农业经济增长开始呈现正相关,在第一阶段达到脉冲响应阶段的最大峰值,随后开始衰退,但直到第10个阶段,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促进作用总体上具有“驼峰”特征,也就是城市化进程的脉冲反应效应在整个观测期间都出现了“波峰-低谷”的周期波动,第一期、第四期、第八期分别达到高峰。但是,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带来的外部冲击标准差、后发效应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效应,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效应逐渐增大,到第六期达到最大值,整个观察期内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从总体上看,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城市化进程对次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经验性结论令人鼓舞。由于绝大多数粮食主产区都是次发达地区,因此分发达地区包括多种农业大省.农业强省.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农业安全至关重要。目前,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化进程不仅可以与农业经济增长协调一致,并且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能显著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至少没有必要担心这种“新型城市化将损害农业经济增长”;但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应该如此;城市化过程并未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而是表现出抑制趋势,在欠发达地区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明显。为什麽在地区性的影响如此强烈?原因有以下几点:在次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各方面条件都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还是比较好的,从三个方面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来满足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需求,试图消化和利用农村多余的劳力,剩余的农民进行新型农业经营,二是实施农村土地流转、转租、转包等规模经营,快速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更多的农业产品满足日益扩大的城市生产和生活需求,同时,也为农林牧渔产品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有力地拉动了该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发展也会产生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推动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提高和市场的扩大,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但在发达地区,由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过快.过度的城市化占用了大量农业资源,例如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因农业比较收益较低而大量流失到第二、三产业,本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受到较为明显的负面影响。对于欠发达地区,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导致农业生产要素大量外流,这与发达地区的原因相似,但也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城市化率普遍较低,城市化质量差,城市规模小,无法消化该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无法为农村产品提供一个广阔的销售市场,因此,城市化产生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都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还大于发达地区。图表1的研究结果与杨志海、王雅鹏关于城市化对农业增长影响的结论存在分歧,后一种理论认为,城市化对全国的农业发展都有利,但本文的实证结果仅支持城市化促进次发达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经济增长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