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农业论文

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

时间:2022-02-13 21:13 所属分类:农业论文 点击次数:

江苏省农业劳动力变化。
(1)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继续下降。
本文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来衡量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普遍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见图1)。1978年,江苏省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1937.06万,占总从业人数的69.7%。此后,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有所下降,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所上升。1991年,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达到最高值2405.68万,占56.3%。1991年以后,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和比例持续下降,特别是2001年以后,呈现加速下降趋势。2013年,江苏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仅为956.74万,比201年减少875.51万,比201年下降48%,比201年快34%。与此同时,江苏省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仅为956.74万,比例从201年下降到201年下降。这一比例在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中最低,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台湾省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苏省第一产业未来的就业人数和比例将继续下降,预计2020年左右将下降到10%以下。
(2)农业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
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导致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反映农业劳动力价格的指标包括劳动工作价格和劳动日工作价格。其中,劳动工作价格是指每个标准劳动日(8小时)的所有报酬(包括工资和合理的食品费、接待费等),劳动日工作价格是指每个劳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理论报酬,用于计算家庭劳动的机会成本。由于劳动力价格更多地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市场决定的劳动力价格,而劳动力价格是基于农村人均收入的理论价格,因此前者往往高于后者。
以水稻种植为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江苏省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传统移栽工人等农业劳动力越来越稀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就业机会成本也在上升(见表1)。在水稻生产中,劳动力工作价格从2002年的22.2元/天增加到2013年的79.7元/天,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加255%。劳动日工作价格从2002年的13.0元/天增加到2013年的68.0元/天,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71%。
(3)农业劳动力具有结构失衡的特点。
江苏农业劳动力不仅面临着数量下降和成本上升,而且还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中青年男性劳动力和文化,了解农业科技的劳动力减少尤为突出。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和低人力资本化的趋势。根据研究小组对省内部分农村地区的走访调查,由于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保守估计部分农村社区常住人口下降约三分之二,留守人口主要为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在现有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劳动力约占一半,女性劳动力约占60%,小学和小学文化水平约占50%;中青年劳动力的缺乏导致了一些农村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衰退。
(4)农业劳动力减少的原因。
非农业部门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和农村家庭劳动力供应的减少是江苏农业劳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首先,非农业部门的劳动力需求大幅增加。改革开放初期,江苏农村非农就业人数只有200万左右;随着20世纪80年代苏南乡镇企业的突然崛起,部分农民实现了当地就业转移;20世纪90年代,以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苏南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流动政策放宽。在城乡收入差距的刺激下,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苏南工作;21世纪,在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和二、三产业发展的推动下,非农业部门吸收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其次,随着城市化进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全省农村人口开始减少,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也在下降。同时,农村家庭高中、职业教育和大学青年人数增加,教育时间延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劳动参与率,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参与率共同导致农村家庭劳动力供应减少。